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调查研究
 
杭州召开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暨杭州湿地保护规划专家研讨会
2020-08-17 08:55

共谋湿地水城 共绘美丽杭州

湿地水城,是新时代美丽杭州的鲜明标识。

8月15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召开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暨杭州湿地保护规划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齐聚杭州,为杭州湿地保护与“湿地水城”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全市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15年来,制订了首轮湿地保护规划、创建全国首个湿地国家公园、通过了湿地公园管理保护立法、设立了中国湿地博物馆、连续三届组织国际湿地论坛、建立了第一个湿地类型的全国生态文明基地……杭州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合理利用双赢的湿地保护“西溪模式”。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杭州考察时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杭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美丽杭州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出,按照“山水相融、湖城合璧、拥江枕河、人水相亲”的理念,实施“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打造闻名世界、引领时代、最忆江南的“湿地水城”。

市林水局选择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召开专家研讨会,既是以实际行动来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更是对标“重要窗口”的新使命新期待新要求,问计于专家学者。此次会议围绕“共谋湿地水城 共绘美丽杭州”主题,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为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和新一轮湿地保护规划奠定基础,为打造“湿地水城”贡献林水力量。

专家观点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将“杭州经验”推向世界

李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

什么是湿地城市?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城市首先要拥有一块重要湿地,并且对这块湿地的利用是可持续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湿地保护。

“杭州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最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创建理念,提高对城市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的认识;其次要做好基础调研、制度融合、部门协调配合、机构队伍建设。”李琰说,“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是由《湿地公约》来倡导和主导的,杭州在申办的同时,可以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湿地保护管理方面的‘杭州经验’推向世界。”

杭州发挥了湿地保护利用“领头羊”作用

陈克林(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研究员)

杭州建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在全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发挥了“领头羊”作用。目前,陈克强认为杭州具备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条件。“我建议,在创建过程中,一要摸清生态本底,开展湿地资源调查;二要按照国际标准和相关规范,建立科学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立法和组织保障;三要让公众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因为公众对湿地的认知程度是检验湿地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四是要探索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旅游的指标体系,发挥湿地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打造“湿地水城”突出“系统治理”

崔广柏(河海大学 教授)

从“闲林水库”建设到“千岛湖引配水”的规划论证,再到“河长制”的推进实施,15年来,崔广柏教授一直致力于解决杭州的“水问题”。82岁高龄的崔广柏教授深情地说:“我早已把杭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认为,水是生命的元素、文明的源泉、经济发展的基础,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杭州提出的“湿地水城”具有独特构思,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打造湿地水城要突出全域治理理念,统筹全域整体保护和科学规划,做到适度开发、重点保护,分类开发、分级保护,系统开发、整体保护,打造杭州‘亲水文化’,构建乐居杭州新蓝图。”

四个“一”推进湿地建设

王中生(南京大学 教授)

杭州湿地保护工作如何推进?王中生献出金点子——四个“一”。

“首先是一张蓝图,在国土空间里把湿地边界划分好;其次是一支队伍,来做专业的湿地研究和监测;再次是一部法律,做到依法保护湿地;最后是一个好规划,要系统地、科学地对全域湿地做好规划。”王中生说。另外,也要注意科普宣教,让市民充分参与,让市民有真正的获得感;同时,建议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乡村小微湿地,把生态农业和湿地产业挂钩,为农民打开更多致富通道。

打造“小微湿地”共享绿意空间

张明祥(北京林业大学 教授)

倚水而居、倚水而商、倚水而游、倚水而文、倚水而业。

张明祥认为,这是“湿地水城”的建设目标。张明祥强调,可通过实施“小微湿地+生态农业”“小微湿地+特色产业”“小微湿地+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小微湿地在生产、生活、生态中的多项功能。同时,进一步挖掘湿地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使湿地成为集生态保护、滞洪调蓄、自然科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天然生态文化体验馆,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规划引领、应保尽保、高层推动

王章明(浙江省林业局副局长)

怎么把湿地保护做得更好?王章明认为,首先要规划引领,整合空间布局,让生态环境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其次要应保尽保,尤其是老城区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河流、河道;最后要政府统筹、高层推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我想,只要杭州下了决心肯定可以把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功的,因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统筹能力非常强,西溪湿地就是最佳范例。”

杭州湿地贵在“娇小柔美”

武海涛(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作为一个北方人,看杭州湿地,武海涛的关键词是:娇小柔美、别致典雅。“杭州湿地的灵魂就在于湿地和城市是和谐共生浑然一体的。”武海涛说,特色则是:湿地与城市的历史文化高度融合,无数像“最忆是杭州”这样传颂千古的诗歌就是对杭州深厚湿地文化的回味和感慨,这方面杭州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杭州建设湿地城市需保持宁静特色,无论是自然湿地保护,还是历史文化挖掘,都要体现一个“静”字,让杭州湿地成为浮躁社会“静谧地、沉静池”的向往之处。

科学编制湿地保护规划

刘道平(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杭州具有创建“湿地水城”的自然禀赋和机制体制基础,如何科学编制新一轮湿地保护规划,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一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关系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等关系。二是核心保护与一般管控的关系。三是战略与战术关系。那杭州如何做好“领头雁”?刘道平也献出良策,“首先,可以探索建立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比如设立湿地资本账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湿地资产化管理等;其次,可以探索创立一个区域甚至全国的湿地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区域间合作共建;最后,杭州地处长三角地区,而长三角又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因此,我认为杭州有条件成为湿地区域发展的领头雁。”

保护湿地需遵循“多样性”

朱法君(浙江省水利发展研究中心 教授级高工)

从事水利工作几十年,因为爱好拍鸟,朱法君跟湿地结下缘分。他认为,杭州具有特殊生态系统,有众多山林、河网湖泊,湿地风貌呈多样性。以西湖、西溪、湘湖等一批以城市景观湖泊、湿地公园相结合的格局已很好形成。“精致湿地,在杭州很多;相反,具备原生特性、野性的湿地却稀缺。”朱法君以许多生活趣事为例,强调人类要站在自然界角度思考,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在湿地保护与建设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人的需求,比如路面硬化、照明亮灯等,还要照顾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与栖息,给它们留足生存空间,这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

湿地调查与科研监测是“法宝”

吴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员)

15年来,杭州通过制定规划、修复生态、立法保障等,将西溪湿地打造成“全国样板”。同时,连续10年在西溪湿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单论鸟类就从2005年79种增加到2019年186种,呈现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的良好态势。

“扎实做好湿地调查与科研监测工作非常重要。”吴明建议,未来杭州可联合相关科研院校构建杭州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技平台,开展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和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并建立相应技术示范区;开展国内外湿地生态学术交流等,为杭州市湿地水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志刚 熊艳/文 张之冰/摄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王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牢记嘱托谋发展 接续奋斗向未来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举行预备会议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 心声带上来 力量聚起来 继续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童心迎亚运、童谣来记录、童趣溢心间
· 杭州市检察机关出台保障亚运十大举措
· 111家企业加入“朋友圈” 杭州亚运会招商实现历史突破
· 创新能力全国第二,杭州凭什么?
· 杭州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创历史最佳
运河二通道 水陆大会战
杭城再落雪
3D打印“冰墩墩” 科普冬奥梦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