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动态信息
 
联乡结村 常态帮扶
2020-08-13 09:41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钱塘自古繁华地,然而杭州和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高平均数下始终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距。东高西低的状态像一双失衡的腿,一路磕绊,阻碍着全面小康的愿景。

为了破局求变,13年前,杭州启动“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简称“联乡结村”),通过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组织动员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旅行社、街道卫生院等形成合力,推动一批项目、产业、基建、人才等要素下乡,组团式“打包”服务,实现精准帮扶,走出了一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先富带动后富”的特色小康路。

目前,全市共有150个帮扶重点村、732个经济薄弱村得到帮扶集团结对帮助,已发展乡镇经济类项目4000多个,新发展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5万余亩。2019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5530元,目前杭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1.822:1,自2014年以来已持续六年缩小。

区域发展日趋均衡,相对贫困日益减缓,城乡关系也逐渐从分割走向融合。乡不再是回不去的家,城也不再是望不到的远方。

样本1

科教文卫路桥管网

盯牢基建普惠民生

“暑假孩子们都不在,我带你四处转一转。”建德市李家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王紫娟,热情地介绍起这些年镇上教育环境的变化,“现在条件可好哩,一点不比省城差,空间还大。”

“你看这片劳动基地,孩子们课外在这儿种植蔬果、处置堆肥。”王紫娟指着几处田埂,残缺的玉米梗显露着丰收的痕迹,“不仅培养动手能力,我们还与时俱进,教孩子垃圾分类,从小养成好习惯。”

如何让群众得到普遍的实惠?思前想后,教育始终是关键一环。李家镇这所中心幼儿园,是附近6个村4000多户人家的幼儿启蒙站,也是杭州联乡结村的帮扶成果之一。通过几轮提升改造,现在的校园与王紫娟记忆中的样子已经大不相同。

2011年王紫娟辞去了滨江某园幼师的工作,回到熟悉的小镇。扑面而来的巨大落差,令她一度感到失望:“第一感觉是设施老旧,厨房做菜用的还是石砌土垒的柴火灶,烧饭师傅6点半就要赶来,不然来不及做那么多份。第二个是地方小,只有一栋老教学楼,全让给了班级,教职员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开大会只能等孩子们离开,人就缩在角落里记录。”王紫娟边说边比画。

变化要从2012年说起,第一轮扩建,大家就瞄准了幼儿园食堂。冷藏柜、消杀柜、切配间、留样间等统统安排上,扩容至少10倍的厨房,现在还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之后的扩建,更像是一次场地设施的全面升级。新增建筑面积2463㎡的教学楼里,阅览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音乐和绘画教室,包括室外活动场地等一应俱全。“你问条件改善了,有没有人回来?我看到的是,来接送的年轻父母多了,以前都是祖辈家长居多,这应该算留住人了吧。”王紫娟笑得开怀。

“现在生源又有分流,孩子的教育质量上去了。”李家镇农办主任叶紫娟翻阅着手中的资料,梳理道:“2012、2013、2014连续三年,帮扶集团对幼儿园扩建和分园迁建都有贡献,再加上建德市、李家镇两级教育系统的补助等等,单幼儿园一项总投资已超千万元。”

帮扶重视教育,但绝不止步于此。三轮“联乡结村”行动,建德市李家镇先后“牵手”第二十五、第十一、第六市帮扶集团,开展了诸家村村庄环境整治、新联村果蔬乐园、石鼓村道路硬化、李家村便民服务中心、李家镇农饮水工程等一系列基础项目,涵盖民生保障、教科文卫、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建成后,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也为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样本2

技术下乡绿色消薄

授人以渔产业长青

结对帮扶,不仅搭基础,还要拔穷根。靠大量“输血”呈现一时盛景,不是长久的小康。激活乡村自我“造血”功能,树立品牌效应,乡镇才能迎来真正的繁荣。

在离省城杭州约100公里的地方,桐庐县瑶琳镇大山村的50亩水果莲开始采摘了。7月正是莲子上市的季节,微风拂过,荷香清冽,莲叶亭亭,藏于碧玉丛中的莲子尤为清甜爽口。这里与知名景点瑶琳仙境相隔不过12公里,是市农科院联乡结村的帮扶基地之一。

受疫情影响,景区客流量少了,但莲子倒已经卖出今年产量的三成。大山村党总支书记洪正明想着,余下的莲子可制成干莲子酿酒,到国庆销完应该不愁。说起这片水果莲基地,洪正明就难掩高兴:“事实证明科技帮扶是可行的,明年我们再扩种水果莲。今年9月村里80亩林地打算种油茶,25亩旱地搞中药材,也请市农科院里的专家继续指导。”

瑶琳镇下辖16个行政村,地域面积32万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7万亩,森林面积25万亩。资源丰富,风景秀美,村民却长期遵循着分散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全镇曾有10个村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两个村基本为零。总计一半以上村带着“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是真正的一穷二白。

“到镇里的第一印象是啥也没有,土地流转的也有限,村集体十分薄弱,对于未来大家一片迷茫。”据市农科院派驻瑶琳镇高翔村第一书记陈一回忆:“大约2015年起,农科院密集走访调研,先用了1个月时间,由领导带队分组跑遍镇里的所有村落,寻找可能的培植方向,此后还经历了几年的筹备期。”

大山村的水果莲是去年从金华引种而来的,这也是杭州地区首家水果莲基地。为了尽量让村里少操心,陈一表示“前期每月1次,院里的同事会就莲池养水测试、肥水管理、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下乡指导,直到引种成功。”

技术下乡,消薄有望。而一年采摘莲蓬的机会被村里让给了老年协会,以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有了水果莲项目,2019年大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9.5万元,创下新高。市农科院还组织村干部、农业带头人等到市科研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并结合贫困群众从业方向和技能状况,开展水果、旱粮、茶叶、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当地队伍的自我发展力,使产业长久扎根。

市农科院与瑶琳镇的结对史,始于2007年杭州启动的“联乡结村”活动。作为38家帮扶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市农科院给瑶琳人带去了依靠林地培育山核桃的建议。此后,“百千万” “走亲连心三服务” “助万企、帮万户”,结对帮扶始终如一。来自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因地制宜,陆续指导毕浦村、文源村、何宋村、百岁村、高翔村、潘联村等10村,建起果桑园、油茶林、小香薯、黄辣椒、车厘子、“水稻·小龙虾”共育等农特基地。

多点开花、规模培植的生态种养模式,彻底改变了瑶琳镇积贫积弱的面貌。2019年6月,全镇摘帽,成功消薄,其中7个村经营性收入进入桐庐县前30名。从未有过的好成绩让镇党委委员施伟华喜出望外,连声称谢,“除了技术、人才,帮扶集团也帮着销售,我们相信绿水青山、农旅结合的致富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而放眼整个杭州,诸如临安山核桃、建德草莓、淳安有机鱼等地域拳头农产品,经十余年沉淀发展,早已成为各地不可替代的造血项目,形成了要素下乡,授人以渔而产业长青的良好态势。

历程 廿载常态帮扶 联乡结村汇聚强大合力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活动的意见》精神,从2007年始,杭州启动第一轮东西结对精准帮扶活动,简称“联乡结村”。

祖先明是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的一级调研员,至今已参与10年联乡结村工作。在他看来,由杭州首提的集团式“联乡结村”,成效明显且意义深远,走出了一条常态帮扶的路径,对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参考的杭州样本。

在杭州1万多平方公里境内,长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发展相对迟缓的淳安、建德、桐庐、临安、富阳五地。这些地处西部山区的区、县(市),面积占全市81.5%,人口占全市32.89%,但帮扶前生产总值只占杭州的20.45%。

部分区域发展的滞后必然影响全面小康的进程,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

早在2000年以前,杭州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就已迈出。而2000年开始的两轮“49100”帮扶工程,即84个市直单位、38个发达乡镇及93家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组成38个帮扶集团,分别结对帮助全市相对欠发达的49个乡镇和100个经济薄弱村发展,是杭州联乡结村的前身。

2007年,在“49100”帮扶工程的基础上,杭州将全市边远山区和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的欠发达乡镇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开启了“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的“联乡结村”活动,由市县两级组成100个以上帮扶集团联系100个以上乡镇,组织1000家以上企业结对1000个以上行政村。其中,每个市级集团由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市级机关部门牵头,若干个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民企及学校等组成。

这种“组团式”结对,好处在于广泛动员并整合了社会力量,能最大限度帮助边远山区和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的欠发达乡镇,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改善基础环境,促进消薄增收,密切党群关系,形成以城带乡、东西共进、资源互补、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共富共美新格局。

“单靠财政力量微薄,这一机制很好地形成了帮扶合力。2007年至2017年10年间,共投入13.27亿元,社会资本居功至伟。”祖先明表示,“联乡结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升级为乡村振兴路途中,杭州贯穿始终的实践与创新经验。它强调集团式、捆绑式、开发性进行帮扶,基本以5年为一周期,持续吸纳帮扶力量、加大支持力度。目前“联乡结村”已进入第三轮,时间为2017年至2021年。

这一轮杭州把驻杭部队(包括人武部)、旅行社、街道卫生院等充实到了帮扶集团中,要求国企与机关单位参与,继续鼓励金融、医疗、教育等广泛社会力量加入。目前,市级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共有530家,组成42个帮扶集团,分别结对西部区、县(市)42个乡镇(包括20个革命老区乡镇和1个少数民族乡),其中淳安县22个,建德市11个,桐庐县5个,临安区3个,富阳区1个。

此外,杭州“百千万”“千村结千企、消灭薄弱村”“走亲连心三服务”“助万企、帮万户” 等常态化专项行动,与“老前辈”联乡结村时常联合并进,帮扶过程中服务内容也多有重叠。但这些行动都致力于转作风、出实效、补短板、促经济,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等不同主体在谋划、产业、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填补发展“落差”,实现全面小康。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马梦妍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王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牢记嘱托谋发展 接续奋斗向未来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举行预备会议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 心声带上来 力量聚起来 继续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童心迎亚运、童谣来记录、童趣溢心间
· 杭州市检察机关出台保障亚运十大举措
· 111家企业加入“朋友圈” 杭州亚运会招商实现历史突破
· 创新能力全国第二,杭州凭什么?
· 杭州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创历史最佳
运河二通道 水陆大会战
杭城再落雪
3D打印“冰墩墩” 科普冬奥梦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