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全体市人大代表票决产生了2021年度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转眼已至年中,各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如何?根据市委的部署要求,5月13日至1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10个市人大代表小组分别监督10件民生实事项目,共有194名市人大代表参加集中监督,提出意见建议283条。 做足准备工作 为代表监督提供支撑 3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部署会召开之后,市人大代表第四监督小组马上开始了监督前的准备工作。该小组提前编制检查参考,将50处城市小公园、70处乡土建筑、550公里绿道以项目清单形式一一罗列,明确相关概念、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并一一发放到代表手中,便于代表对照检查、精准监督。 市人大代表第五监督小组同样下足了功夫。负责牵头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交通出行民生实事项目量大、面广、点散的情况,我们制作了‘项目一览表’提供给代表,明确了各个项目的目标任务、具体地址等详细信息,便于代表按图索骥,开展明察暗访。” 与第八监督小组工作对接会同步举行的,是一场监督启动培训会。会上,实施单位对婴幼儿照护实事项目监督中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讲解。市人大代表第九监督小组则紧贴项目建设要求,举办家庭适老化改造业务讲座,制作《2021年市政府养老民生实事项目指南》,为代表开展监督提供有力支撑。 注重数字赋能 精准监督提升质效 “民生实事‘代表监督周’,欢迎代表‘线上来监督’。”5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向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发出了一封信。 在民生实事“代表监督周”活动开展前夕,杭州人大“民生实事监督”应用场景在“浙政钉”门户上线,市人大代表通过手机登录应用场景,就能查看民生实事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还可以随时上传图片、提出意见建议,做到“随手拍,随时转,随机督”。 第一监督小组组织32名西湖区的市人大代表分成3个小组,对西湖、萧山、余杭等地的6个农村家宴和学校智能阳光厨房创建点进行专项视察,并提出意见建议45条,其中29条通过“浙政钉”提交,市市场监管局也逐一进行了回复。“现在我们的建议可以点对点直达有关部门,真是太方便了。”市人大代表潘志平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市残联、市城管局两部门通过杭州人大“民生实事监督”系统,实时更新项目进度数据和内容,将项目清单等资料上传系统,方便第十监督小组代表随时通过手机在线监督。“截至5月19日,我们共收到代表在线提交的意见建议30条,我们和市城管局已经全部领办,待办结后线上回复相关代表,切实提升监督质效。”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代表监督周”期间,10个市人大代表监督小组通过明察暗访、座谈交流、集中视察等多种监督方式,着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市人大代表第七监督小组就采用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开展督查,实地暗访了5所学校,并抽查了2所学校。25名市人大代表踊跃参加督查活动,并围绕加快建设进度、完善周边配套、注重均衡发展、强化后续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持续跟踪推进 助力实事办实办好 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今年首次被票选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走进春永线(萧山段与时代大道连接段)建设现场,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跃然眼前。“路面由原来8米拓宽为33米双向6车道,预计6月建成完工,通车后将大大提升春永线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听到介绍后,第六监督小组代表们连连点赞。 这是我市推进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的一个缩影。大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建议有关部门聚焦全面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注重规划引领,强化政策配套,加强协同配合,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一栋栋老房子变“新”变“靓”,老百姓的生活也变“美”了。“老旧小区改造、二次供水改造、加装电梯和‘美好家园’创建,都是通过建设打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市人大代表第二监督小组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统筹谋划,做好结合工作,突出功能优先,深化共建共享,加强长效管理,切实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针对回迁安置、住房保障相关实事项目,市人大代表第三监督小组结合“浙政钉”代表线上监督、日常监督等所掌握的情况提出了建议。代表们建议,要进一步创新安置方式,争取回迁提速,抓好数字赋能,做好住房保障。同时,要加大督查力度,强化长效管理,确保项目高效扎实推进。 “民生实事项目是对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持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字招牌的有力举措。”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充分运用人大监督数字化改革成果,创新监督方式,持续跟踪推动,助推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落地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