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社会宣传
 
高新区(滨江)全面迈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新时代
2019-11-19 09:08

到2035年,建成全球创新源、世界数字港、未来智慧城、国际魅力滨

一场高规格的大会,开启了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力争到2025年,杭州国家高新区全面具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基本形态,成为国家创新网络的主要枢纽,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翻番;到2035年,高新区(滨江)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11月15日,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暨新制造业计划推进大会上,高新区(滨江)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具体定位,即,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创新源”、建成享誉中外的 “世界数字港”,建成引领中国的“未来智慧城”,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魅力滨”。

这一蓝图的谋划,既是对杭州吹响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冲锋号的铿锵回应,也是高新区(滨江)对“奋力争创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这一目标的具体实施。

如何通过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将高新区(滨江)建成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标杆,为建设创新型强国打造中国方案浙江样本杭州经验的滨江精华版?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提出,要牢牢把握“产业高标准、创新硬科技、人才高层次、治理高水平”发展方向,坚持“一个目标、两大引擎、三大生态、四大路径、五个一流”,即以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一个目标”,“启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大引擎”,全面营造人才、产业、城市“三大生态”,通过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四大路径”,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生态、开放合作、社会治理达到“五个一流”水平。

“高新区(滨江)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王敏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承担起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使命,以高质量发展的成绩为杭州、浙江乃至全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提升比肩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全面构筑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什么是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球没有统一标准,却有基本共识,以硅谷为模板,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要有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引领新兴产业勇立潮头;有密集的处于世界前沿的科教研发资源;集聚全球领军型创新企业;有多样化的高端人才汇聚,以及支撑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新区(滨江)自2016年列入世界一流高新区发展序列,是全国高新区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互联网产业方面,已经走在全球前列,要比肩硅谷,还要在新制造业等方面发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 王胜光

会上,高新区(滨江)发布《杭州高新区(滨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纲要》,首次以一份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这一宏伟目标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实际上,为了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高新区(滨江)全区上下已为之奋斗了近三十年。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始终是高新区(滨江)的初心和使命,集聚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建成产城人融合的科技新城……近三十年来,高新区(滨江)走出了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带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书写了一部改革创新的创业史。

新的时代特征催生新的发展机遇。

“高新区(滨江)必须奋力担当起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国家使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在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看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既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使命,也是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水平治理的重要路径;既是加快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双引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破解自身发展瓶颈的迫切需求。

较时量力,百尺竿头,高新区(滨江)提出——

全力打造一流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集聚全球一流人才、部署重大科研设施和国家级高能级平台,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力争到2025年,引进人才计划专家80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2万人,创办“5050计划”企业150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数达到80个,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00件,涌现出一批原创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在产业规划上,抢抓5G风口、扩大先发优势,加快布局构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产业链条。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超6000亿元,建成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集群。在企业梯队上,力争到2025年,实现千亿级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8家;力争到2025年,每年新增工商企业数达到15000家,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全力打造一流创业孵化生态。强产业平台,持续做大做强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等产业平台,推进建设滨江 “六个小镇”,谋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小镇,打造新的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做强孵化平台,力争到2025年,全区孵化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形成全域孵化生态。做强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双创服务能级,打造世界知名的杭州高新区科技品牌。

全力打造一流开放合作新格局。高新区(滨江)提出要在文化、市场和合作三个维度上提升开放能力,力争到2025年,区内外资研发机构达到240家,形成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资金、技术的能力。

全力打造一流社会治理新模式。从硬环境的角度,高新区(滨江)要建成未来智慧城市,打造全国数字化城市治理方案的输出地,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格局,打造“数字亚运”示范区和数字治理的先行区、示范区。从软环境的角度,高新区(滨江)要提供最优政务环境。以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抓手,以建设政务环境最优区为目标,深化“最多跑一次”推动简政放权,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全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高新区(滨江)发展新制造业的思路非常好,我相信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的推进,一定会对高新区(滨江)产生巨大影响。

制造业是国家“强身健体”的产业,我们要把软件做细,把硬件做硬。也就是说,既要提供工业自动化强有力的“武器”,也要提供工业软件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滨江的科技人才不少,如何将经济和科技“两张皮”结合得更好,高新区(滨江)可以搭建更好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竞争力。

26年来,中控与高新区(滨江)共成长,我觉得,滨江始终有一种激情,使得滨江的企业不断成长,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断地成长,这种激情在其他地方还是很难看到的,我建议,要用好滨江这张名片,向全国、全世界更好地宣传滨江,展示滨江的软硬实力。

——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 褚健

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针台——全自动超精密12英寸晶圆探针台,是长川科技在集成电路测试设备领域的创新实践;在杭汽轮的厂房里,力太工业互联网提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经在为安全生产运行保驾护航;而坚持服务于流程工业企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中控,经过26年来的发展,已经服务于中国近18000家企业,提供了40000万多套工业控制系统,为国家和企业节省了数千亿元的外汇和成本……

这些企业都是高新区(滨江)新制造业的杰出代表,象征着高新区(滨江)新制造业的“硬脊梁”,也反映了高新区(滨江)赋能智能制造的雄厚实力。

“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引擎一起转’,为杭州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在杭州市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上,杭州已擘画清晰“施工图”,高新区(滨江)紧随其后,出台《高新区(滨江)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用9大项共25条细则,明确了推进新制造计划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区(滨江)在提升优势产业、赋能智能制造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规划上,充分反映了该区“高”和“新”的产业特色,制定了“量体裁衣”的政策方针。

比如,在数字安防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高新区(滨江)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加快推动网络通信设备产业发展,在5G、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高端产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不断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和装备产业的规模和能力;打造全国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产业和数据安全服务产业中心。

在持续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高新区(滨江)以细分行业领军企业为龙头,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做强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相关应用、网络安全的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支持和推进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鼓励区内优势企业合作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或行业解决方案。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检测检验中心建设。用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项目,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10个以上项目进行协同创新。

下一步,高新区(滨江)将加快推进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强化土地要素保障,“让优质企业扎根滨江”,在滨江整合3000亩、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提供3000亩,合计不少于6000亩产业用地,为制造业企业发展预留空间。

高新区(滨江)的愿景是,到2025年,在制造业的质和量上都实现跨越提升。比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知识产权数量、亩均效益、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全省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制造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技改投资额、工业新引进项目投资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一番”增长;十百千亿规模企业、500强企业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迈上新台阶。

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动能

十年后回到国内,滨江的办事效率着实吓了我一跳——特别快!在滨江工作生活的大半年,我越来越喜欢滨江的环境。尤其是晚上十点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特别喜欢走路回到人才公寓,环境让人感觉特别舒服。平时,除了谈客户,我基本不过江,因为在滨江,吃住行都一应俱全,特别方便!

——“5050计划”引进人才、杭州优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董宗宇

贴心、用心、暖心!

这是杭州纵横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维锋对高新区(滨江)工作人员的由衷赞美。

为抓住5G的发展机遇提前布局,这家于两年前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通信行业企业,制定了建设新生产基地的计划,“滨江的执行力真强!从申请立项到开工,一般都需要一两年时间,而在滨江走完全部流程只花了十个月都不到!”

高新区(滨江)历来有“围着企业转”的好传统,“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是高新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服务意识。而企业要发展,不仅要有好生态,还有好政策。

翻看“新鲜出炉”的“政策大餐”,苏维锋露出了笑容,“来不及仔细看,就挑了我们企业最关心的人才引进和安顿的有关政策,滨江的政策将会给企业引才带来很大的帮助!”

而会上刚刚与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签约的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副总经理何增良则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家公司从1992年就扎根在高新区,以数字化装备赋能传统印染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家做数码喷印设备的企业。“2006年,滨江给了我们50亩的土地建立研发基地和总部大楼,支持我们的发展,而今,又在特别合作区分二期提供120亩土地建设创新生产基地,支持我们继续开创未来!”

独行快、众行远。高新区(滨江)要发展,离不开“亲清”关系,离不开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完美结合,接下来,高新区(滨江)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让企业在滨江有更大发展信心、发展动力和发展平台。

比如,在为企服务和保障企业发展空间方面,高新区(滨江)出新招、提存量、抓延伸,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的工作方案》,加快经济部门和平台、街道条块结合、形成合力,实现企业服务全覆盖,提升企业服务精准性。

在保障产业发展方面,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目标,制定发布新一轮“1+X”产业政策体系,展现高新区(滨江)独特吸引力。此外,充分发挥产业扶持基金的作用,深化政银企全面合作,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在民生服务方面,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商贸配套等方面做足绣花功夫,通过解决“一老一小”的关键小事,建设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比如,高新区(滨江)将与杭二中等名校全面加强合作关系,加快建设杭州教育最强区;抓住亚运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契机,实现地铁滨江段全面通车,基本建成“五横四纵”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二横二纵”的快速路系统等。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滨江)还将凝聚更多力量,提升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动能。

会议当天,高新区(滨江)成立了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丁磊、王胜光、南存辉、褚健等13名区内杰出企业家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高新区(滨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献策献计,共同加快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步伐。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表示,企业是高新区的重要支柱,高新区的发展业绩,靠的是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靠的是企业家和人才的艰苦奋斗。“我们希望企业可以与滨江一起同甘共苦、协同创新、共同创业,希望企业都能一如既往热爱滨江、扎根滨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制图 焦俊 文/孟娇 王海韬 摄/徐青青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