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他“玩”成了非遗传承人

2022-06-14 10:53:31

二胡和越胡规规整整地挂在墙上

6月的一个早上,朝晖一区一间二胡工作室里,何达源戴着老花镜,穿着一条黑围裙,正在工作台上忙碌着。只见一块长方形的红木,被固定在台上,老何先将雕花凿抵在木头上,另一只手拿着一把短斧,用斧面轻轻敲着雕花凿。

一面雕好了,再换一面,老何偶尔停下来看看放在一旁的图纸,接着重复同样的功夫,一刀、两刀、三刀……“咣、咣、咣”,伴随着金属碰撞的清脆声,木屑一点点掉落。

慢慢地,样式初具雏形,他举起木头,扶了扶眼镜,远近瞧了瞧。

从木雕转行做二胡

年过半百圆了儿时梦

何达源的工作室面积不大,约十来个平方米,二胡和越胡规规整整地挂在墙上,四周摆着一些工具,许多是不常见的。

工作室窗户上挂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三江琴艺何达源工作室,二(越)胡制作、出售、加工、配件、修理等字样。

晌午时分,有人找上了门。

“何师傅,我那把二胡做得怎么样了?我今天路过来瞧瞧。”老谢今年60多岁了,平时喜欢去西湖边拉拉二胡。对于二胡,老谢有些“挑剔”:“市面上很多二胡都是工厂统一做出来的,机器做的不如纯手工的好。”老谢经人介绍认识了何达源,来工作室看了一趟,立马就定了一把二胡。

“还有一些地方要再打磨一下,过两天你来拿,包你满意。”何达源笑着说道。

“何师傅功底好,音色、材料都懂,你是专家,我信你的。”老谢也笑得合不拢嘴。

何达源今年79岁,不少“懂行”的老朋友都认识他。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其实是半路出家的。何达源的老家在绍兴嵊州,家里有三兄弟,他排老三。3岁那年他患上了骨髓炎,发了一场高烧,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没钱医治,从此落下了残疾,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走路也一跛一跛的。

初中毕业后,家里安排何达源去做木雕学徒,在当时是个吃香的行当。几年下来,何达源成了小有名气的木雕师傅,做木制工艺家具得心应手。45岁那年,何达源被一位广东的家具厂老板看中,去了广东做木雕。

广东红木家具厂附近有一家琴行,何达源每天上班都经过那里,偶尔也会进去逛逛。“我二哥会拉二胡,小时候我经常蹲在他身后听,我自己也挺喜欢。”凭着儿时的爱好,何达源和琴行的老板成了朋友。有一段时间,何达源白天在家具厂里上班做木雕,晚上就跑去琴行帮忙,在琴上做雕刻。

做琴的功夫比做家具还要精细许多,何达源也有碰壁的时候。“力道大一点,雕过头了,力道小一点又不像了。”每一把琴,何达源都细心地反复尝试。55岁那年,他索性转行,成了一名做琴师傅,做二胡和越胡成了他的拿手绝活。

书报亭里开出工作室

麻雀虽小却自有天地

5年后,何达源退休了,先回到了嵊州老家,后来又跟着孩子来到杭州。

何达源喜欢到西湖边的一公园转悠,带上自己做的二胡,坐在湖边拉上几曲,远处是潋滟的湖光,耳边是悦耳的琴音,相得益彰,好不快活。有二胡“老玩家”看出了何达源的专业,再看看他的琴,也和别人的不一样,攀谈过后有人提议:“老何,你有这手艺太难得了,你去开店吧。”

何达源有些心动,又询问了子女的意见,孩子们都很支持。

商量过后,何达源决定找一家市区的店面,面积不用太大。很快,他看中了位于河东路联华超市门口的一个书报亭,付了8500元年租金,又去东阳、宁波等地收购了一些红木料,买了各种所需要的工具。

2019年10月1日,何达源的工作室开张了。这一年,他75岁。

工作室不大,除了一些报纸杂志,里面挂满了各种二胡、越胡。每天早上7点,何达源从萧山的儿子家中出发,辗转几趟公交到达工作室,下午4点多,关门坐公交回家。

挂满二胡的工作室很少见,经常有过路人驻足,空闲时何达源很乐意向别人介绍,“这个是唱越剧用的越胡,这个是中胡,这些是二胡……”也有人一眼相中,迫不及待拿上手拉几声,“这把分量有点重的,卖多少?”“你试了喜欢再讲,值不值得要看你喜不喜欢。”何达源笑声爽朗。还有些老伙计来找他修二胡,更换小配件,何达源都乐在其中。

潜心制琴只为兴趣爱好

让非遗项目活起来传下去

去年夏天,因城市规划,原来的地点不再设置书报亭,何达源只能先搬了出来。

要不要继续干?一开始,何达源有些为难:找新地点费时费力,一时半会儿可能也找不到满意的。直到有一天,朝晖街道黎园社区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何达源,表示愿意免费将社区里原来的京胡工作室让给他做工作室,里面设施齐全,干净整洁。何达源十分高兴。

今年1月,何达源的工作室在黎园社区重新开张了,周边的居民们也来给他捧了场。

何达源对工作室里的成果如数家珍,他最为满意的是越胡上的龙头,红木雕刻,惟妙惟肖,颇具气派。在何达源眼里,好木头都是宝贝,不能浪费,哪怕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也要物尽其用。

除了木头,做二胡还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材料,比如蒙面需要的蛇皮。不同的蛇皮,出来的声音也会不一样。“我一般只用蛇背脊上的皮,这种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富有韧性,出来的声音也更好。”何达源说,制作一把二胡,需要开料、定样、雕刻、打磨、安装、蒙皮、试音等,最快也需要花费十来天,有些甚至更久。

何达源一年最多能做三十来把二胡,每把售价在1300元左右,最贵的一把定价在一万四千元左右,这个价格在行家眼里并不算贵。“我年纪大了,就是为了玩玩的,自己喜欢嘛,也不是为了赚钱。”何达源说。

2018年10月,何达源被评为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越胡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工作室里依然只有何达源一个人在忙碌着,他坦言,有机会的话,他还是希望能带个徒弟,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这门手艺需要静心的,要有兴致才能学好,我做二胡成本也高,赚不到什么钱,现在学的人比较少,我也能理解。”

“但民族乐器不会消失,文化也不会断,喜欢它的人会一直喜欢的。如果有人想学,我愿意亲手教。”何达源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叶超 记者 王艳颖/文 邱泽楷/摄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