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戏骨同台飙戏,史诗话剧《林则徐》重燃爱国热情 千呼万唤!又一个座无虚席的大戏之夜

2022-08-15 09:09:07

image.png

杭州日报讯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一曲汉乐府的《箜篌引》响彻杭州大剧院的穹顶。舞台上,望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的林则徐,妻子郑淑卿泪干肠断却万般无奈。

又是一个座无虚席的大戏之夜。上个周末,国家大剧院、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史诗话剧《林则徐》在杭州大剧院上演。该剧由著名剧作家郭启宏编剧,著名导演王筱頔执导。濮存昕、洪涛、郭达、关栋天、李贺,五位戏骨在一方舞台上齐聚。

除了郑淑卿的扮演者李贺,其他四位主演的平均年龄均在65岁以上。饱含深情的舞台语言、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他们带领观众穿越历史,回溯1840年那个风起云涌的特殊年代、那个民族百年苦难与抗争的始点。

五大戏骨立于诗意舞台

以长江黄河为底,在倾斜11度的舞台上,虎门销烟的一隅被置于神州大地的宏阔意象中。由“老戏骨”洪涛饰演的道光帝手持奏折率先登场。面对被鸦片荼毒的泱泱中华,这位踌躇满志的皇帝决意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立誓要给那些输送鸦片的蛮夷还以颜色。

濮存昕饰演民族英雄林则徐,开场一句“兴思及此,臣,浑身颤栗”的痛陈,瞬间点燃全场观众的爱国热情。于君,他是可信赖的忠臣;于妻,林则徐又是一位深情却“失职”的夫君,与妻子郑淑卿的对手戏也成为本剧的最大看点之一——当林则徐被贬黜,相濡以沫30余载的夫妻面临分离,李贺将林妻所有的不甘、不舍化进言语中,融入眼神里,在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主题音乐的烘托下,更显百转千回,引起台下一片啜泣。

时隔多年再次登上话剧舞台的郭达,在剧中饰演林则徐的恩师王鼎。陕西籍的郭达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将陕西蒲城人王鼎演绎得淋漓到位:看到学生林则徐受重用时,他一句“美滴很!”逗乐全场观众;当林则徐将被流放伊犁苦寒之地,他又匍匐道光帝脚下苦谏、哭谏,甚至不惜“尸谏”。最终,三尺白绫从舞台上悬空垂下,伴着秦腔配乐,这位忠烈之士选择用最惨烈的方式以求唤醒“沉睡”的清廷。

此外,著名演员关栋天在本剧中出演了清廷反制林则徐的重要人物琦善。时而阿谀谄媚,时而横眉冷对,这位戏曲舞台上的名角儿将琦善这位饱受争议的“朝之蛀虫”惟妙惟肖地立于舞台之上。历史剧变之下,人性中的光明与幽隐,精神世界的渺小与伟大,在戏骨们传神的演绎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该版《林则徐》中,舞美设计成为叙事的一部分,提供了立体纵深感,让演员走位具备高低错落的层次,也让时空交叠的叙事更流畅。配乐曲风富有东方意蕴,始终烘托和带动着演员的表达。

新时代青年需要林则徐精神

演出前一天下午,导演王筱頔、主演濮存昕、关栋天一同亮相,与市民观众分享《林则徐》的创作经历与表演感悟。

在创作的最初阶段,王筱頔就产生了一个不可动摇的想法:“《林则徐》这部作品要反映在国家风云变幻的时局面前,每一个可能决定国家命运的人的选择。在这些不同的选择里,我们将笔墨着重表现伟大与渺小的对比,怯懦与勇气的对比,孱弱与力量的对比,这是这部戏的着眼点,我们用写意空间着力塑造剧中人物的心理空间,去展现、去重建那个时间点上我们的民族尊严。如果说上半场是关乎民族尊严的激荡风云,那下半场就是开启睁眼看世界的曙光。”

在濮存昕看来,“不管在哪个年代,不管做哪一行,我们都需要林则徐精神”。该剧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诠释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用富有张力的艺术审美再现林则徐宽阔博大的精神世界。

濮存昕介绍,《林则徐》在创排过程中,融入了一种虚实相生的概念。“像我扮演的林则徐没有蓄胡子,这样看起来有点英气,有点洋味。其实,不用所有的细节都特别真,这个戏真就行了,历史可以用千万种方法去演绎。”

已经多次登上话剧舞台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栋天,此次在剧中饰演反制林则徐的重要人物琦善。“其实,导演对琦善的定位并不是一个反派,而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在面对国家危难那样的特定环境中,政治理念和林则徐不同。”在关栋天看来,戏剧带给观众很多在书中、史料中感受不到的东西,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立体的、鲜活的存在。

“未来,这部戏要走得更深更远。”王筱頔表示,要让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影响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新时代的青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厉玮/文 丁以婕/摄 编辑:陈俊男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