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你的定位,远远不止城市新中心

2022-08-17 09:05:18

深入杭州13个区县(市)和191个镇街 

触摸大杭州区域发展的最新脉动

8月第一天,余杭区提出了“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目标,瞬间在网络上引起传播。

说起余杭,大家对它的印象通常是经济实力强,有钱。今年上半年GDP统计,余杭区GDP1237.7亿元,依然稳居杭州首位。

余杭提出的这个新目标,让人一下感受到余杭跳跃而出的雄心,也让人进一步审视思考它的特色优势和使命。

杭州的城市中心目前有两个,一个是延安路及近西湖地区,主要包括武林广场、湖滨、吴山广场片区,代表杭州的“西湖时代”;一个是沿钱塘江地区,主要包括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代表杭州的“钱塘江时代”。

严格说起来,杭州的这两个城市中心,并不算官方定的,而是杭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运而生。

在区(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自己建设成城市中心,余杭大概可以算是头一个。

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 余杭区有多少底气?

城市中心,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担当,也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承载地。

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区的信心来自哪里?

今年以来,从省、市到地区,都将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摆在了高位。而大走廊的核心区域,正是余杭区。这个重要位置,让余杭区一跃成为杭州的“核心要地”。

7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做强做优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的科创走廊体系”。

5月,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推进会举行,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亲自挂帅,任城西科创大走廊党工委第一书记。刘捷强调,要“举全市之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3月,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参加市人代会余杭代表团审议时也提出,余杭区是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021年,杭州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余杭区,设立新的余杭区和临平区),给了余杭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一个机会。

在这之前,余杭区东西跨度大,东部政治中心与西部产业中心相距甚远。区划调整后,新的余杭区实现了政治中心与产业中心叠加,发展中心更聚焦。

20年前,余杭区仍是杭州城区周边的“县城”,如今已经稳坐“浙江经济第一区”。截至2021年底,余杭区人才总量已达到了31.18万、占常住人口的近1/4,总量和占比均居省市前列。

由此看来,不管是从省市层面,还是余杭区自身发展来看,似乎都已经具备了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基础。

余杭区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新中心 关键在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听听专家的建议

城市定位的主要功能,是梳理一个城市与其它城市的差别,从而建设极具个性化的城市形象。也就是说,城市定位要有其独特性,是其他同级城市没有的,或是难以超越的。

杭州已经有的两个城市中心,分别代表杭州的“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特色鲜明。

余杭区要建设什么样的新中心?橙柿互动记者采访了两位国家顶尖的城市规划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放眼全球,

来寻找自己的定位。

余杭区有这样的潜力。

李晓江,被称为“站在中国城市规划界金字塔尖的偶像级人物”,曾主持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渝城镇群规划、重庆两江新区规划等,也多次为杭州的发展“把过脉”。2017年,他还专程到杭参加都市快报承办的“全国拥江发展论坛”。

在他看来,余杭区要放眼全球,来寻找自己的定位。

随着杭州的空间发展推进,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支撑了城市中心的转移。杭州的3.0时代,确实是城西科技大走廊时代,主要发展“科技+生态”。余杭区最大的优势在于聚集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这些人才和企业,不仅来自杭州,也来自长三角区域和全国范围。

城市中心,更多的是中央商务区的概念。而余杭区是一个产学研合作非常活跃的地区,科创潜力很强,这是其鲜明的特色。随着杭州西站的建设,余杭区的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

余杭区应该发挥独有的科创功能,建设一个低生活成本、高生活品质、交通便利的城区,服务好科创人才,让他们愿意来这里生活、创新创业。像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等,把自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做好,自然能成为“中心”。

跳出杭州,余杭区应当和上海虹桥或者合肥的科学城比美,甚至站在更高的位置,打开更大的视野,放眼全球来寻找自己的定位。

“况且,余杭区有这样的潜力。”他强调。

杨涛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余杭区的定位,

应当是朝着类比

美国硅谷、北卡三角区等

高科技园区的方向去。

杨涛,曾参加过走向世界名城的杭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论坛、“未来城市·杭州路径”城市发展论坛,多次为杭州的城市发展出谋划策。

他认为,杭州余杭区将自己定位在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不能简单复制西湖商圈、钱江新城CBD城市中心的发展模式,而要找准这个城市新中心特有的功能定位。

余杭区地处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余杭区人才资源、科创资源集聚,无论是生态、文化和科创,都有着非常好的基础,这是余杭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余杭区的定位,应当是朝着类比美国硅谷、北卡三角区(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区)等高科技园区的方向而去。

作为杭州打造世界创新名城的科创活动中心,或许是更适合余杭区的定位,不一定是传统意义的城市商贸中心。

从世界科技力量格局分布来看余杭机会

放眼全球,寻找定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给余杭在全球寻找一个定位,你会怎么定位?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先看一下世界科技力量格局分布。毕竟两位专家在谈到余杭区特色优势时,都提到了“科创”。

近现代以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硅谷,被称为电子工业和计算机时代的“王国”,已经成为成功高科技园区的代表,并被多个国家纷纷效仿。

近年来,尽管国际许多高科技园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

在这之后,美国波士顿的128公路、以伦敦城为中心的“大伦敦区”,也都凭借着高密集的创新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科技创新中心逐渐“东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早在2001年,印度班加罗尔的高科技企业就超过了4500家。靠着雄厚的软件业实力,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硅谷”。

几乎与班加罗尔同时起步的中国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软件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30%,被称为“中国硅谷”。

近年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城、合肥科学城,也都凭着高度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创新版图中崭露头角。

2021年,杭州在全球科技集群中排名上升至第21位,创下历史最好的排名。这一年,杭州还在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中,拿下了创新能力指数第二的成绩。

那么,在这个角逐激烈的世界科技力量格局中,杭州余杭区是否有爆点的潜力?

2019年12月,一条酷似深海狮子鱼,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的软体机器鱼,潜到了深109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拍动着翅膀长达45分钟。

这一潜,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万米深海的自主驱动。这条鱼,便是之江实验室的科研成果。

2021年,余杭区新增国高企507家,居全省第一。7家浙江省实验室,余杭区占4家(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与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北航中法航空学院等形成科研重器集群发展之势。

目前,余杭区聚集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端企业研发机构372家。

这些科研重器,是余杭区成为爆点所积蓄的强大能量。

从国际上几个全球科创中心的发展模式来看,余杭区也具备这样的条件。

美国硅谷、日本筑波、韩国大德等科技创新中心,都是从科技园区发展而来。

1951年,斯坦福研究园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1971年,研究园更名为硅谷。20世纪末,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硅谷凭借着其在网络硬件、软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这一时期引领世界的科技园区。随着科技园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机构、企业不断集聚,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一个世界高新技术创新中心由此诞生。

在余杭区,这个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科技园区,便是杭州未来科技城。

2011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在余杭区挂牌成立。10多年马蹄驰骋,曾经的水乡稻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极具创新活力的现代科技新城,拥有17家上市企业,杭州超过1/3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都在这里。

2021年,未来科技城新增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到了整个浙江省的1/10,浙江省1/5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都在这里。

国际上还有不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都是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因为创新中心不仅需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也需要综合经济实力的支撑。近年来,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都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列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这些全球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大多依托于城市原有的经济基础。

余杭区已经多年稳坐“浙江经济老大哥”的位子,是杭州当之无愧的区域经济中心。

余杭自身集聚的强大创新力量,加上举全市之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世界创新爆点落到杭州余杭区。

余杭区怎么样才能成为“中心” 不妨看看两个成功案例

跳出杭州,对标国际创新中心,余杭区可以对标哪些园区?

1.美国硅谷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自2016年诞生起,就对标美国硅谷,并定下了“世界一流”的目标。要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里争中心,余杭区或许也可以借鉴“硅谷经验”。

对标硅谷,并不是照搬发展模式,而是高起点布局,以开放学习的心态,摸索硅谷的发展之路,走出“余杭路径”。

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创新环境都非常开放。基于美国实用主义的精神,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在硅谷都可以去尝试、去创新。

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是硅谷能从荒蛮之地成为创新之巅的重要原因,其鼓励创业与容忍失败的文化,为人才提供了自由的创业氛围。

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高技术移民人口占到了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硅谷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这也使科技到产品转化的过程变得非常快。

硅谷拥有大量包括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等的高层次人才,成熟的创新资源网络,高校、企业、研发机构、风险资本和各类中介机构紧密互动,构成了一个开放创新资源网络,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

2.中关村

1200多公里外的北京中关村,是同样以科技创新为优势的科技园。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经集聚了外籍从业人员近万人、海归5万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超六成。

经多年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为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关村经验”。

鼓励人才创业,是中关村崛起的关键。中关村非常注重全球人脉的链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创业者的上选之地。

开放的创业环境,是中关村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创业者、投资机构、服务机构在中关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网络,不断催生新公司和新业态的诞生,为中关村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中关村的定位,是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同样,站在国际视野谋城市定位,正是李晓江给余杭区的建议。

不管是“中关村模式”,还是“硅谷经验”,都离不开人才、企业、政府的多方合力。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或许是余杭区现阶段的城市定位,而两位专家,李晓江和杨涛,给余杭的建议都是:不必局于一城,要以国际视野谋城市定位,在全球科技力量格局中寻找发展坐标,做全球科创中心,成为世界新的能量引擎。

如果让你给余杭区定位,你会如何定位呢?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制图 李前芳 编辑:陈俊男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