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淡墨与伴 书写心中的宁静
杭州日报讯 盛夏七月,林平孙永猛书画作品展在杭州灵隐寺直指堂展出。八月的一天,骄阳似火,午后此起彼伏的蝉鸣,让人备感喧嚣。转入墅园旁的一条窄巷,置身树荫葱茏的梅苑阁,恍惚之间,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正是在此,居住着醉心书法的林平老师。面对来访,林平收起手中的书卷,沏一壶淡茶,讲起了他与书法的故事。
“我从小就对画画和书法感兴趣。”林平回忆起他的早年经历,“小时候热衷于临摹小人书中的人物,初中时也会把语文老师写得好看的评语照着抄一遍,老师便引导我多去学习字帖。”这种痴迷,后来便一发而不可收。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系统学习,他决定抓住机遇,报名当时的杭州市工人文化宫书法学习班。“我本是班里最没有基础的,别人进班之前都有过专业学习,而我只是爱好。”但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他如愿得到杭州市书法比赛特等奖、“兰亭书法大展”优秀奖等诸多奖项。
“退休后,我就决定要做几件事:一是重拾书法,二是游历名山大川,再就是走进禅学。”大书法家张旭曾见公孙大娘舞剑表演,于鼓吹声中顿悟“狂草”,“所有艺术到了精微的境界,都要向音乐逼近”,书法与音乐、绘画、雕塑、诗歌等配合则更能产生艺术感染力。“我喜欢安静,也喜欢热闹。丰富的生活,会让我的艺术有更多的激情和灵感。”如今,他回归本心,重拾热爱,一心沉醉书法。
“首先是师法古人。”在谈及自己的书法练习时,林平说,“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学书之人就是要多方临帖,没有捷径。”对于书法学习,他一直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与文化修养的提升,特别是临帖。“对于我来说,临帖是和古人在对话,好像他们就在我眼前一样。他们都是很有个性的人。在临帖的过程中,如果能从笔法中领悟到书家当时的心绪,我自己也就沾沾自喜,觉得特别享受。”
“要我给学书法的人提建议的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师法自然。师法古人,强调的是功底;师法自然,追求的是个性。个性要从自然现象里去理解。”在林平看来,书法不仅仅是临摹得像,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东西”。“有些人临摹得很像,但字写得很死板。他学进去了,但跳不出来。”书法,不仅是刻意的模仿,更要一纸鲜活,一丝灵气。书法是情趣的流露,是自我的表达。
对林平来说,书法不仅是精通一种字体,而应在各种字体中找寻自己的个性。后来,朱关田老师引导他学米芾。“临米芾,对我来说是一帖‘药’,是我从死板到活,再到鲜活的一帖‘药’。米芾有米芾的个性,他是一个很随性的人,一个书法功底非常深厚的人。我不一定要追求像米芾,但是他的这种精神气质,我学到了就可以。”
在书法上,林平力求将这种精神气质融入作品。他追求平衡,一种飘逸与厚重间的平衡,其鲜明之个性,亦跃然纸上,流露于笔墨之中。他的作品,用笔富有活趣,颇具立体感和质地感。其笔墨运行酣畅淋漓,字形雍容宽博,在点线的互衬中巧拙相映,涵奇于凡,书风温雅稳健,朴茂含蓄,尽显中和之美。
大多数时间,林平过着隐居般的生活,在闹市中坚守一方天地,独享属于自己的宁静。“一个学习书法的人要有静气,心要静下来。”这种静,是不为喧闹所扰的静,不为琐事所困的静,亦是放下功名利禄的静。
“心中有禅,万般自在。学禅有一个特效,就是人会静下来。”林平说,“刚退休的时候,还有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在脑子里转来转去,如何静得下来?抄两百多字的《心经》,一口气都抄不下来。就算抄到最后,也是越写越差。而心无杂念,什么事情都能放下,自然就安静。一旦静下来,每天抄几遍心经,都是一气呵成。”对林平来说,“禅在心中”,意味着内心的平静,意味着放下其他,安于创作,而不计收益的坦然;亦代表了人的品行,是包容,是善良,是“此生不做坏事”,亦是给友人的无私帮助。
临走时,天色已晚。路上的车辆,街边的人群,依旧往来不息。霓虹灯闪烁之下,映射着世人躁动的心绪。而林平,却又给这片闹市,增添了一分宁静,一抹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