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好梦,值得百转千回

2022-09-09 09:57:21

杭州日报讯 9月5日,是杭州大剧院18周年的生日。上海芭蕾舞团带着新作品来杭,压轴剧目是由吴虎生编创的《浮生一梦》。在梦境般的光影之间,他将东方昆曲与西方芭蕾进行了一次大胆跨界,足尖与水袖、钢琴和大提琴、古曲并西洋乐。坚守经典,突破形式,演了千百遍的《牡丹亭》,在舞台上又延伸出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美学新意境。

仅仅杭州大剧院,在短短两个多月里,就有三场与《牡丹亭》相关的舞台作品先后上演。除了上芭的舞剧《浮生一梦》,还有7月底来自汤显祖故乡的旴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以及十一长假期间即将归来的陈佩斯戏台三部曲之《惊梦》——《牡丹亭》中的《惊梦》一折成为全剧贯穿始终的“戏核”。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找到了满足自己审美需求的“牡丹亭”。

眼下,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著作《牡丹亭》不仅是昆曲舞台上盛演不衰的经典戏码之一,更是成为近年来各种艺术形式改编创作最炙手可热的文化母题。此时,我们不禁思考,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里,为什么是《牡丹亭》?我想,首先,和同时代的巨匠莎士比亚一样,汤显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作品可以经得起不同时代、不同导演的解读和解构。其次,不论是传统戏曲人,还是先锋实验派,对《牡丹亭》的情有独钟,也深刻说明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主义精神。

《牡丹亭》精妙的结构、优美的文辞、深邃的思想,需要不断地现代化转译,才得以延续它在当下的生命力。眼下,古典和当代之间的双向奔赴,应该尝试更多元的玩法,更突破的跨界。

上个月,引起全国轰动的上海大剧院年度大戏“重逢《牡丹亭》”,它有些出格,但是不逾矩——作品就像一个用东方美学呈现的“盗梦空间”,并没有以汤显祖原著中的时间线为剧本结构,而是以杜丽娘之梦和柳梦梅之梦这两个“梦”为创作起点,用新的结构串起并非全是经典的几折。舞台有一种极致的当代感,演绎有一种高级的新鲜感。导演马俊丰和编剧罗周都是80后。

在最近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中,改编《牡丹亭》是第一季的创作主题之一。在此次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青年导演运用戏曲、武术、民乐、非遗等传统元素,让“古”与“今”强烈碰撞又巧妙融合。在此过程中,年轻一代正在身体力行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

一场好梦,值得百转千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牡丹亭”。要承续传统艺术焕新、吸引年轻观众群体,我们亟需更多这样的昆曲创编之作不断涌现——冲破传统戏曲的框子,契合时代审美的同时,又与原著精神一脉相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厉玮 编辑:陈俊男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