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坪之变
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前排左四)向淳安县和上城区主要负责人介绍项目情况。詹胜林 摄
滨江集团胡家坪项目施工现场。
改造一新的胡家坪上塔自然村揭幕。
改造后的胡家坪上塔自然村。
如今胡家坪通往外界的路更畅通了。
滨江集团倾力打造的云顶桃源项目。
腾跃空中,直升机“轰隆隆”,往返于湖山之间,不断载着远道的客人入住山上的云顶酒店;
尽望山野,银杏染黄,油茶挂果,收获季的农人们忙着晒果、榨油,为不出家门就能以高出一般市场收购价15%-20%的价格卖出农产品而欢喜连连;
这是胡家坪最好的季节,古朴的房屋安静地躺在蜿蜒山谷之中,朦胧的晨雾和炊烟袅绕,如梦似幻;这也是胡家坪最好的时代,村里的年轻人开始陆续返乡,拓宽后的回家道路和焕然一新的村庄小楼,让他们有了在家门口开始新事业的热盼和信心……
致富不畏路远,共富不怕山高。海拔880米的淳安县王阜乡胡家坪村,从曾经的穷困空心村,到眼下的欣欣向荣场景,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即便是亲历了整个过程的村支部书记罗长木也依旧难抑心中的澎湃:“8年前浙江省启动山海协作后,胡家坪每年都在改变,但像这一年间的快速变化,放在以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
是什么加速了胡家坪之变?丰收时节,我们走进这个高山上的村庄,一起探求潜藏在这里的乡村振兴“秘钥”。
深山桃源迎“远客”
胡家坪村,位于淳安西北群山之中,与安徽比邻,5个自然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之上,森林覆盖率92%,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高海拔不仅给村庄带来了美丽的云海景观和富氧的健康环境,更为农作物“赋能提质”。这里出产的高山蔬菜、茶叶、山核桃等农产品品质得天独厚。
然而,拥有如同桃花源般自然禀赋的胡家坪,却并没有像桃花源那样让村人安居乐业。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村民们的辛苦劳作成果大半烂在地上。用村人的话说,“拉去城里卖,赚的钱还不够运费,得倒贴钱”。全村163户535人,仅有不到200人留在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只占十分之一不到,人均收入处于淳安最低水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14年,浙江省开启山海协作工程,胡家坪搭上了这列振兴的“列车”。对口帮扶区县来到这里修起路、建起文化广场,搭起高山蔬菜基地,让小村庄渐渐开始改变。
如果说8年山海协作点亮了胡家坪的乡村振兴梦,那么2021年一位特别“客人”的到访、一项特别合作项目的开启,则让这个梦想加速照进现实——
当年6月,杭州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来到胡家坪。作为知名房地产企业的掌舵人,戚金兴跑过世界各地很多城市和村庄,胡家坪优越的康养环境和贫困村庄间巨大的反差,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他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滨江集团的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创造的好时代,我们最好的感恩和回报方式,就是为推进共同富裕承担更多的企业责任,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
2021年7月,浙江省乡村振兴局启动“新型帮共体”建设,号召省级机关、省内院校、三甲医院、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济强县(市)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结对帮扶。作为浙企代表,滨江集团积极响应号召,同年9月与淳安县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胡家坪村结成“帮共体”,计划投资5亿元,分三年、四期对胡家坪村进行公益改造。
从此,戚金兴成了胡家坪村的一位“新村民”,延绵起伏的青山之间,也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在他的指挥下,进胡家坪村的最后一段盘山公路,从原来的3米拓宽到了5米,让双向两辆车可以交汇通过;与此同时,一期项目、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云顶桃源酒店,在桃坞塔自然村拔地而起,配套建设的健身游步道、峡谷游步道,越野骑行道、星空营地等旅游设施,赶在今年9月开始试运行……
共赴乡建慰乡愁
在农村待了一辈子的罗长木,从没见过这么大投资的项目。最初他也疑惑:“滨江集团为什么会到我们村来?原来也有农业企业来承包蔬菜基地,但村里交通不便,农业产出又慢,所以企业来了几年又走,很正常。”
但这次“新村民”的到来,让“老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不同——除了建的酒店产权归村里,可以以租金增加集体收入外,滨江集团带来的资金还最先投向了民生改善。
依据项目规划,滨江集团斥资对胡家坪村全村建筑立面进行提升和改造。眼下,已率先完成的上塔村里,16户民居用原汁原味的白墙黑瓦、黄泥土坯墙修复了外立面,石板地面换成整洁的大理石和生态砖,古树边还建起了美丽的中心公园,配建了体育健身设施。
“听说接下来还要升级村里的老年食堂,打造幼儿园、文化站、卫生院呢。”今年46岁的詹胜林,早年一直在杭州做服装电商。2021年起,受疫情影响回到村里,眼见着滨江改造项目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慢慢起了在家乡创业的心。而让他坚定留下来的是一场小小意外。
今年9月,他上山打山核桃时不慎从树上摔下,当场晕了过去。当他恢复意识时,竟发现自己正躺在直升机上。原来,是附近的村民发现了他,联系滨江集团安排直升机把他送到了县医院。要知道,以前开车到最近的王阜卫生院至少要40分钟,现在直升机只要10几分钟。
“过去,我们年轻人不愿留在村里,除了赚钱难,孩子的入学、全家人的医疗需求也是主要原因。现在好了,这些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詹胜林很看好“帮共体”项目的前景,等开发好了,他想着凭借自己十多年做电商的本事,在村里做农产品直播销售。“以前想的都是怎么逃出这座山,现在都想着回来。都说落叶归根、心归吾乡,现在村里都这么好了,能挣钱了,物质生活有了,精神家园也有了,当然是留在家里好啊。”
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之一,就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民就地过上更好的生活。以此为核心,滨江集团布局了一套完整的致富链:即做好山水增值、农产品增价和房地增收“三篇文章”。
一是山水增值,做大、做强胡家坪的农旅资源。通过打造登山游步道、云海、花海等“网红景点”和欢乐农场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二是农产品增价,通过打造高山有机特色,对山茶油、山核桃、茶叶等农产品进行统一管理和包装,借助滨江的企业渠道打开社会销路,提升农民收入;三是房地增收,在收取租金、分红等基础上,以滨江集团打造的云顶酒店为主抓手,鼓励村民将闲置房源改造为家庭旅馆、小型商超等服务型用房,提升村民收入。
此外,滨江集团还专门成立了农业、保安、卫生、绿化、餐饮五大小组和欢乐农场筹备组,吸纳当地村民50余人就业。上塔自然村的詹家树就是其中一位,他在云顶酒店做安保,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此外他还在为家里民宿的改造忙活。“村里面貌不一样了,我打算把家里装修成民宿,算了算,旺季的时候,一天能有上千元收入呢!”
比詹家树更早回乡的,还有59岁的罗寿火。“当时罗书记给我打电话,说现在村里大不一样了,问我想不想回来。”见到罗寿火的时候,他正在胡家坪养猪场里给猪崽喂食。“现在村里创业环境这么好,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打工?”罗寿火笑着说。
这座深嵌在大山中的村庄,农业、农村与农民,正在被重新建设与定义。回到农村的中青年,也在不断变化的农村生态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真正在自己的家乡找到心安之所。
乡村“共营”向未来
在桃坞塔自然村的云顶民宿旁,山上的格桑花海绵延,和如黛群山相映成趣。不远处,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建设40米深的“天池工程”。未来,这里既是景观湖,又是灌溉农田的水源地。“天池”北面,欢乐农场正在施工,农产品未来也将通过滨江集团的“带货”渠道,走出大山。
一桩桩变化带来村庄的焕然一新。罗长木也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滨江集团项目已带动就业50余人,助销农产品30余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4万元,总收入达80.9万元;等全部建成后,预计能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胡家坪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提升至3.5万元,较2021年1.9万元增长84%,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提升至100万元,较2021年增长150%。
“除了这些实实在在可及的收入,滨江品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无形资产。”站在山顶俯瞰脚下这片快速“升值”中的土地,罗长木的内心无比激动。
事实也确是如此。作为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探索,滨江集团在胡家坪打造的“帮共体”,处处带着企业特有的“经营”理念,以企业自有的品牌、市场和客户群体作为支撑,让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改变了传统“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的状况,让“输血”真正变为“造血”。
淳安当地各级政府同样快速进入“经营乡村”角色。比如,以往大项目开发,常常会“卡”在土地审批上。此次,作为“一县一策”的实践地,淳安通过点状布局、点状开发,让胡家坪村喝上了探索供地新方式的头口水——目前,一期的土地已经全部落实,眼下胡家坪村正把村里零散的闲置用地打包盘活,乡村两级正根据方案,争取二期建设用地快速落实。
政府、企业、村民同向发力,构建起“共营”乡村的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新型帮共体”让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有了先例和样板。淳安县委书记杨建根对此也有共鸣,“‘村企新型帮共体’推动了人尽其才,其根本就是让大家有事做,通过项目建设吸纳一批、劳务输出安置一批、返乡创业带动一批,实现了村民充分就业,在这样一个偏远山村,每个人都能用双手创造未来。”
令人兴奋的是,以胡家坪为样本,这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在延展向更广阔的空间——当下,万向—青溪等多个“新型帮共体”正在淳安加快落地,“让更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目标正在逐渐达成。
可以期待,未来在更多的胡家坪村,前赴后继的“新农人”将书写新的篇章。
三次分配背景下的 资本下乡与利益共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王春光 研究员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资源与政策机制。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并不是可要可不要的,关键不在于需不需要资本下乡,而在于资本如何下乡以及构筑怎样的利益分享机制。浙江省实施山海协作,鼓励民营企业和资本参与,激活了它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胡家坪在一年多内的蝶变就是这样的生动实例。虽然这是个案,但是它作为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第三次分配的一个有益探索,从中可以找出有价值的启示。
首先,资本下乡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自己的偏好和需求,只要其偏好和需求是合理和合法的,政策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淳安相关政府部门和村两委甚至民企所在地政府就是如此行动的,比如王阜乡成立了专班服务于项目落地的审批和政策协调等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有效激发民企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使企业将投资额从2亿元增加到5亿元。
其次,构筑多元共享的利益平衡机制,是资本与村庄和村民实现长期、可持续合作的根本保障。胡家坪项目之所以顺利落地和运行,得益于企业具有与村庄和村民共享发展的理念,构筑企业、村庄和村民的发展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企业也不是单一的帮助者,村民和村庄也不是单一的受助者,而都是发展的主体。自然没有企业的参与,这个村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村庄和村民的配合以及它们所拥有的良好生态文化资源,企业也不可能找到这么理想的投资对象。所以胡家坪村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帮共体”的涵义,成为多元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企业与村庄、村民在利益设置上就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村庄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自然融合、密不可分的生态系,既能维护好这个生态系又能激发其内在的活力和更新基因,是胡家坪项目成功的有效秘诀。这个生态系不是发展的负担和障碍,相反,对资本来说,它可以成为发展的重要要素,比如其有机农产品、村庄生活方式以及熟人的人际信任都可以转化为企业的发展特色和文化魅力,从而激活了长期不被人们注意的村庄活力。不管怎样,胡家坪的发展确实为如何实施乡村振兴尤其是资本成功下乡,提供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案例。但是它毕竟只是一个案例,也有其特殊性,并不能照抄照搬。村庄之间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也有各自的个性,不能用共性来遮蔽个性,也不能用个性否定共性。胡家坪发展呈现的一些共性确实可以更好地促进山海协作和资本下乡,同时也要鼓励每个村庄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因为乡村振兴就是一场不断探索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