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喜剧明星董其峰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表演滑稽戏,是我一生的热爱

2022-11-02 11:09:29

董其峰是杭州人眼中的熟面孔,更多人喜欢叫他“阿峰”。因为5年前的央视鸡年春晚上,他表演了小品《阿峰其人》,将那个圆滑过头、爱拍马奉承,结果搬了石头砸自己脚的阿峰,刻画得入木三分。

用杭州话说,阿峰的头衔“木佬佬”(多得很)——国家一级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以下简称“杭滑”)党支部书记、杭州杭剧改革组组长、杭州杭剧团团长、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等。业务“很结棍”(很厉害)——曾获评全国最美文艺志愿者、浙江省G20峰会先进个人、杭州工匠、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

不久前,董其峰以小品《礼尚往来》喜摘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本届牡丹奖共评出表演奖6个,含金量极高。

从2014年崭露头角获得牡丹奖“新人奖”,到如今牡丹再开,董其峰刻苦磨炼了整整8年。

演员阿峰

矢志坚守待得牡丹开

很多人想不到,杭州话讲得“发靥”(有趣)的董其峰,其实是绍兴人。1981年,他出生于绍兴市富盛镇。

“小时候,我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和母亲静坐在收音机边,听生动有趣的莲花落。”每次谈到跟滑稽戏的渊源,董其峰都会想到这个画面。

从小在各个村庄追着看社戏、听莲花落的经历,让他喜欢上了艺术。他说:“我们小时候也追星,追的都是胡兆海、倪齐全、翁仁康这些明星。”初中时,学校里举办文艺晚会,很多同学唱流行歌曲,而他张嘴就是戏曲曲艺。

1997年,董其峰考上了杭州市艺校的曲艺班,成为杭滑的委培生,同班23人。

初入杭滑,演出任务便十分繁重,常常深入基层,或走进社区,或上山下乡……作为滑稽剧团的演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华丽,有的多是不为人知的苦处。“为节省经费,演员们住地下室,协作搭台,条件很艰苦。没多久,就有几个人退出了。”回忆起当初的日子,董其峰感慨地说。

那时正逢文化事业多元化发展时期,很多曲艺班的同学纷纷转行;但董其峰和另6名同学留了下来,他们坚信:曲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是一门包含民众声音与家国情怀的艺术,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激活曲艺的新生动力,让她绽放更美的光芒。

2017年,董其峰领衔主演的小品《阿峰其人》登上央视春晚,实现了杭州本土语言类节目零的突破,随后是央视元宵晚会的《求字》,让杭州地方戏剧获得了全国影响力,也让董其峰倍感自豪。

让杭州滑稽戏和杭州传统文化被全国人民认知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情,“上央视可不容易。一回又一回的审查,一遍又一遍的改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最终成功了。我当时跟团队的小伙伴开玩笑,上一次春晚,我感觉发际线都后移了。”

今年,帮他赢得牡丹奖“表演奖”的小品《礼尚往来》,是与方菁萍、梁雪、钦婉云、朱贺镭搭档,以给领导送礼的乌龙事件为故事线索。小品的主角还是叫阿峰,董其峰通过风趣幽默、张弛有度的表演,将阿峰亦正亦邪、机灵幽默,又带点滑头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孤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这次获奖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董其峰认为,能有一堆“老戏骨”帮忙当“绿叶”,才使“牡丹”绽放得更光彩夺目。

团长阿峰

让非遗曲艺活态传承

每天上午9时,董其峰便在办公室准备一天的工作。有时晚上还要在剧场通宵排练,准备演出。“朝九晚九”,是他的工作常态。

2014年,董其峰刚接过剧团管理的大旗时,压力很大。

当时是什么状态?一个剧团,担负着9项非遗的传承保护任务。

董其峰“拨拨手指”介绍:杭滑创立至今已有69年深厚积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六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独脚戏、杭州评词、杭州评话、小热昏、武林调、杭州摊簧,两项浙江省级非遗项目:杭剧、滑稽戏以及一项杭州市级非遗项目杭州方言的责任保护单位。

“2009年杭滑成为杭州市首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院团改制之后那么多人要吃饭,怎么办?整整两个多月时间,我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去医院一看,被诊断为神经衰弱。”董其峰说,妈妈看他这么辛苦,心痛地责备他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单纯当一名演员不好吗?但他觉得,只有一个团队好,才能让自己酷爱的艺术走得更远。

近年来,杭滑坚持培养复合人才、创排高格调艺术作品、创排精品力作、推广普及非遗,努力让各项非遗曲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活态传承。

“既要讲精致,也要卖票子。”董其峰觉得,带好一个剧团,艺术水准和经济效益缺一不可。他亲力亲为,到处跑演出,不断打磨剧本。在董其峰带领下,近年来,杭滑创排了多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剧目,如《老来得子》《男人立正》《清清白白》等。疫情期间,董其峰还带领杭滑团队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特色,创排《致敬!大爱之城的英雄》专题文艺晚会,讴歌英雄、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提振大众信心。这两年,更创新推出了线上线下“私人定制”服务,网络点击率持续火爆。

剧团始终不遗余力培养青年人才。一直以来,杭滑积极发掘、建设青年传承人才梯队,用心打造“杭滑新势力”,剧团里的90后演员占了将近一半。2020年,杭滑青年演员金一戈斩获第十一届牡丹奖“新人奖”。

“曲随时代,艺为人民。”董其峰表示,今后,杭滑将更加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时代、讴歌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工匠阿峰

打磨作品积累观众缘

有人觉得,喜剧人讲究观众缘。有的人天生就是要吃这碗饭的,你看到他,就会发笑。

但董其峰用事实告诉你,观众缘,是靠一场场演出、一个个作品累积换来的。

前辈徐筱安曾经评价董其峰: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小名:土根。他在杭州曲艺栏目《开心茶馆》中扮演了一个固定人物土根:永远在谈女朋友,永远结不成婚,永远很傻很天真……有人曾经说,舞台上是学本事的,镜头前是用本事的。在《开心茶馆》录制现场,董其峰还没出场,观众听到他的声音就开始笑了——观众对董其峰如此熟悉、认可,这是他不断锤炼的结果,也是对他努力的回报。

这种观众认可度,也来自于董其峰持续不断地在一线演出。

“好的,演出我顶上。”采访时,董其峰接了一个电话,当天团里有一场在临安的演出,可是许多演员在绍兴比赛“故事会”,来不及赶回,他当即答应去“救场”。直到现在,他每年参与的基层演出仍然有100余场。

他曾经为了学上海话,去上海打工两个月,终于获得了本地阿姨的认可:“一开始怎么听都像外地的,这下子听起来是本地人了。”每次排练重点剧目,反复推敲修改是常态。比如这次的《礼尚往来》,有记录的修改就有38稿。

“择一艺,终一生,传承推广地方戏曲曲艺文化,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董其峰很谦虚,“我没别的本事,除了表演滑稽戏,我几乎什么特长都没有了。我只希望在滑稽戏的舞台上一直做到退休,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一生的热爱。”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陆遥 编辑:李佳萌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