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宣讲耀征途
青春是船,奋斗是帆。百年奋斗,薪火相传。
在杭州,有一群年轻的宣讲员,他们敢于亮嗓,让党的二十大声音第一时间在基层落地生根;他们在建设城市中挥洒汗水,在田间地头迈出铿锵的步伐,在志愿服务中奔忙服务;他们围绕自身岗位职责、工作经历和生活感悟,回望与杭州共成长的故事;他们讲述梦想、机遇、方向、道路、责任;他们坚定信心,挥洒汗水,承诺于“敢做、敢为、敢当”,无愧于“此时、此地、此生”……
在他们每一段动人的讲述里,都是你我激昂的青春,是杭州青年奋斗的缩影,印记着青春发光发热的轨迹。
秉青春之烛,赴星火征程,本期《青年说》来听听年轻宣讲员们的青春之歌!
“悦读” 我们引领团结青年朋友奋进新时代
宣讲员
戴泊夫
杭州市上城区金融办科员、区党政储备人才、青尚新语青年学习社社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忘记理想,不轻易沉沦。远看东方,高山之巅光芒四射的朝阳喷薄欲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情怀是理想的基石。我想起自己在英国伦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租住的公寓就在卡尔·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小酒馆的楼上。街巷声声,四季变换,无论得意时还是失意时,每当向马克思先生勤奋写作的桌子望去,我的心即刻就安静下来。也正是那年,全球遭遇了新冠疫情,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戛然而止,许多同学都被锁在了公寓里足不出户。这时,马克思先生坚毅的神情又在我心底掀起了波澜,为了激励伙伴们在困难时期保持斗志,我发起了一系列契合时代主题的线上读书活动,帮助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们汲取知识、坚定信念。许多无法归国的留英学子在屏幕前感动落泪,重拾信心,这些画面至今难以忘怀。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时,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向历史、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从坐上大使馆班机的那一刻起,我深切感受到“祖国永远在身边”,感受到了安定、信任和自豪。我学成归来后,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我在上城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工作,负责金融产业规划、金融改革创新、金融课题研究等,我希望将自己的全部所学和青春奉献给党和人民,奉献给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
工作之余,我始终保持了对阅读和思考的热忱。今年9月,上城区“青尚新语”青年学习社成立,我是学习社的负责人之一。我们致力于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举办读书、研讨、实践活动,深入剖析共同富裕、宋韵文化、亚运精神等,为青年伙伴提供优质的交流平台,筑起广大青年团结奋斗的思想高地。我们也希望能够发挥学习社的宣讲功能,走进基层社区,走向田间地头,向各行各业的人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未来五年,我希望学习社的共进精神能够影响更多有理想、有志气、有担当的青年伙伴。
以“强农有我”之志,为乡村振兴倾注青春活力
宣讲员
邢之宁
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浙江大学乡村振兴学生宣讲队“00”后宣讲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我是浙大“00”后宣讲员,我们的宣讲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乡村振兴学生宣讲队。
或许有人会问,一个还没出校门的毛头小伙,会种地吗?会养猪吗?懂什么是乡村振兴吗?但我想说的是,YES!“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广袤无垠的乡野间蕴含着无数机遇与宝藏,正等待我们青年人大展身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我作为一名涉农学科学子,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与我们的祖辈不同的是,我们不仅关注“种地”,更关注怎么“种好地”;我们不仅关心“养猪”,更关心怎么“养好猪”。
在我们学院常说一句话:“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这不仅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千年传承,更体现了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意义,而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村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因此,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通过推动校企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实现科技在产业上落地生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曾参与我院尹兆正老师的扶贫项目“让乌骨鸡变身金凤凰”,尹老师是景东彝族自治县科技特派员,着力打好“科技引领、品牌提升、模式创新”组合拳,通过系统选育,孕育了当地特色的乌骨鸡品种。一项因地制宜的技术能够助力经济腾飞,当看到本地人淳朴的笑容,我们更加坚信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现在,我们仍然与当地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前往当地开展种质检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基础研究是驱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聚焦基础前沿,瞄准关键核心,更有使命感的学习,是我立足学科,深耕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认为,推动好论文成为好模式、好农机,才能助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实现互通,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走入农业一线,在完成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乡村是我们的课堂,我们不仅是学习者、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服务者、贡献者。
我们学院的院徽上有一只奋蹄牛。习近平总书记也以牛为例,提出“三牛精神”。我们农业工作者应像奋蹄牛一样,“不用扬鞭自奋蹄”,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个人理想与伟大复兴紧密结合。
作为三农队伍的一员,明年我将攻读生物学博士,扎实我的理论基础,丰富我的知识体系,在生命科学的领域继续耕耘,从事最前沿课题的研究,挑战卡脖子技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中,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把项目做实,把产业做优,用青年人该有的闯劲去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路用心,全速驶向美好生活
宣讲员
潘俊杰
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电客车司机,2022年杭州市优秀理论宣讲员,金牌宣讲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是杭州地铁的一名电客车司机,也是基层宣讲员。
从0到12条穿梭的地铁线路,从0到516公里的线网贯通,从0到日均超300万人次的客流量……杭州地铁在20年的时间里,为杭州这座华美之城织就了一张迅捷的地下快网,以风一样的速度及充沛的运力,串联城市交通各重要节点,维系着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每日将乘客安全、准点地送达目的地就是我现在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工作。二十大报告为我的工作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保障乘客安全出行的使命,早已刻进我的每一个工作细节中,而作为隧道里的独行者,一个合格的电客车司机是如何“炼成”的呢?
检查手电筒、钥匙、手持台是否齐备,检查列车的外观、轮对、开关、阀门是否正常;哪里要减速,哪里要注意,如何处理列车故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每一项操作规范我都牢记于心。凌晨,当城市还未苏醒时我和同事已披着星月出发;夜晚,当城市的喧嚣随着夜幕的降临褪去,地铁车站与隧道里的坚守却从未停止。每天重复上千次的“手指口呼”严标密控,为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保障安全运营。
筑就畅行之道,助力品质之城,这是杭铁人对平稳运营的承诺。今年9月14日台风梅花来袭,为了不影响次日正常运营,当晚2号线51辆电客车没有回段场,而是停在了正线的隧道中,司机们就在车里驻守和休息,清晨大家又精神焕发地开启新的驾驶旅程,保障乘客安全出发、准点到达就是我们地铁人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疫情,杭铁人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为了保障运营,我们背上行囊住进段场,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产之外竭力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职责。疫情之下、责任至上,杭铁人用行动和担当保障了地铁的平稳运营,对于我们来说,“逆行”更是“前行”!
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定秉怀敢于战斗、勇克难关的昂扬斗志为杭州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贡献力量。做好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继续为杭城人民筑就畅行之道。
大交通引领大发展,高质量助推共富裕。我坚信,担负杭城轨道交通运营使命的杭铁人必将传承铁人精神,为大杭州赋能,为共富裕提速,为谱写“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壮丽篇章贡献地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