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力”看萧山经济“新气质”
一般来说,“气质”用来评价人,很少评价经济。
但在谈论“萧滨一体化”时,人们常常提到“气质一体化”。行走在“中国视谷”启动区块湘湖未来产业社区,浓浓的高新气质扑面而来。这里是“萧滨一体化”前沿阵地,围绕智能网联产业,集聚了紫光恒越、云尖信息、先临三维、中国视谷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通过持续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无论城市形态还是产业业态,湘湖逐渐与滨江“气质一体化”。
这是由内而外的经济“气质”。萧山爬坡过坎数年,转型升级一直在路上。在“阵痛”中孕育新希望,“气质”何尝不是一项项产业现代化的变革。从县域经济快步跑向都市经济,让更多的人看到萧山如何在严峻形势中寻找变革的路径,并以更强的韧劲与活力迎击“逆风”。
“创新力”驱动发展
高新气息扑面而来
这场“气质”变革中,我们看到,无论传统还是现代,总有民营企业始终站在科技最前沿,即使形势再严峻,也勇于拥抱变化,不断唱响“老树发新芽”“新树长强枝”的传奇。
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已在“一滴油、两根丝”领域激荡了30余年,带领企业迈进了世界500强。2022年,恒逸全球创新中心揭牌,邱建林担任集团研发小组组长,亲自推动研发成功的转化与推广,以“永争上游”的奋斗姿态向“无人区”攀登。眼下,恒逸非常关注循环再利用,传统的服装纤维加入企业研发的添加剂后,聚酯材料能高品质回收。邱建林对此信心满满,他非常清楚背后是海量的新兴市场。
恒逸的萧山简史是40年,科百特不到10年。数千名大学生低调地在河上镇进行过滤膜领域的科技攻关,安心编织他们的“膜界”,仅用几年时间就追赶到了萧山百强企业第四位。2022年9月底,科百特80万平方米半导体超纯水脱气膜项目“拿地即开工”,预计投产后税收5000万元,将打破国外巨头对这一领域膜材料的技术垄断。而它的实力在全省更是如雷贯耳,2022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榜单中,科百特进入全省新材料高地十强榜单,排名第二。
业内人士表示,民营经济要更上层楼,就必须彻底摆脱“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传统思维,下决心靠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赢取新飞跃、新辉煌。显然,恒逸与科百特,一传统一现代,走到了“气质一体化”。这也是萧山经济“气质”变革必须走的一条“华山之路”。数据显示,2022年,萧山新增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25家,累计超过3200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数量分别居全省全市首位,综合创新指数首次进入全省排名第一档次。
当然,拼经济从来都是“双向奔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萧山“真金+真情”,出台稳经济58条一揽子政策措施、“奋力拼经济、勇夺开门红”政策28条等,2022年全年兑现各级企业扶持资金40.84亿元,企业减负降本121.24亿元,惠及企业200万家次。同时探索“拿地即开工”改革,把政府效率转化为企业生产效益。据悉,“亲清在线”工业全流程审批项目居全市首位,2年内新立项项目开工率、新出让工业用地6个月开工等指标居省市前列。
特别欣喜的是,2022年,政企合力攻坚之下,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等反映未来发展后劲的指标以两位数增长,托举着经济“向上”的信心。
新一年,萧山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更大力度一体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支持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建设,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创新梯队,勇夺全省科技创新鼎,率先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示范区。
“结构力”联动发展
经济脉搏加速跳动
萧山经济“气质”变革的另一项关键变量,是现代服务业。
2022年,随着“刘畊宏现象”风靡杭城,其背后的无忧传媒直播电商总部也进驻信息港。去年前11个月实现税收超1.2亿元,全平台粉丝总量超过20亿,并与缇苏文化等核心企业逐步建构起小镇的新消费产业链生态。
在钱江世纪城,杭州SKP、浙商银行总部、省交通集团金融中心等累计投资逾700亿元的15个服务业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2022年,世纪城楼宇经济也彰显出强劲韧性,全年税收“亿元楼”达12个,较2021年增加5个,刷新历史记录,还首次诞生税收“5亿元楼”2个,折射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世纪城楼宇总税收从40亿元突破至100亿元,单位面积税收从765元/平方米增长至1290元/平方米,引领全区。可以说,高质量发展的楼宇擎起了世纪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度,而这背后又不得不提楼宇新政。2022年,世纪城接连发布楼宇经济评价体系、楼宇联动招商“金十条”等新政,其意图正是要加快推动“楼宇端”的腾笼换鸟、提质增效。
从全区面上看,现代服务业扮演的角色可以用“一骑绝尘”来形容,与制造业成为萧山经济增长双引擎。对一直探索现代产业升级之路的萧山来说,这是规模、结构和贡献率的集体突破,这一更具韧劲的“力学结构”,让经济脉搏跳动更有韧劲。
面对占据半壁江山的服务业的“稳与进”,2022年8月,萧山召开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产业升级、要素赋能、品质生活、空间拓展、特色资源等五个方面发力加劲,高水平构建新兴金融、文旅会展、新型商贸、智慧物流四大优势服务业和软件信息、科技服务、健康服务、文创服务四大新兴服务业协同发展的“4+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对萧山这样的工业大区来说,制造业仍是推动“两个先行”的重要命脉。而现代服务业一项关键使命,正是用其来整合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提高整个工业化水平。萧山将“三管齐下”,做好融合、自贸和总部三篇“特色”文章,这是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三招。
比如融合方面,萧山将加速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让服务业为工业创造更多附加价值,更深层次的升级步伐才能更具“马力”。去年一整年,萧山加足马力推动九大行业的数字化整治改革,产业IP加速转型,制造业的本底优势加上高科技的未来,积蓄新一轮工业新优势。
新一年,萧山在“融合”方面,将聚焦“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发展新模式,完成产业数字化改造项目100个;“自贸”方面,探索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全力建设数字自贸区;“总部”方面,推进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宁围未来总部社区等服务业高能级平台蓄势起航,推动服务业能级升级、结构升级、质效升级。
“平台力”带动发展
“工业巨轮”扬帆再起航
“新气质”并不意味着“全胜”。必须清醒看到的是,萧山新动能支撑不足、大平台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运行短时间内仍有可能承压。
所以,必须走好“关键几步”,打开发展新局面。而最关键一步,正是通过“平台经济”变革,把萧山的发展纳入省市重大战略,为经济发展找到更多出路。
而2022年无疑是“平台经济”改革的开局之年。“兵团化作战、专班化运作”机制成效显现,八大“兵团”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6.7个百分点,投资、税收贡献率等在全区的比例也在稳健提升。
更具辨识度的是,“兵团”谋略之下,“东西两翼齐飞”格局初步成型。东翼,提级提能发展临空经济示范区,以“两港两高地”定位即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港、国际航空服务枢纽港、全国临空高科技产业高地、全国临空会展商务新高地,打造“2+3”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包括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两大千亿级临空制造业,航空服务、数字贸易、会展商务三大千亿级临空服务业。
以“萧滨一体化”为牵引的西翼,成功落地省部共建“中国视谷”,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项目总投资达到134亿元,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尤其是中国电信杭州大数据中心、吉利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园等投资50亿元以上链主型制造业项目,不断用脚给这座“无界之城”投票。
按照萧山的最新部署,将沿机场公路布局建设高能级航空都市走廊;推动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萧滨合作区跨越式发展,纵深推进“萧滨一体化”,以高水平建设“中国视谷”为主线,加快建设时代智造走廊,形成千亿级视觉智能产业生态圈。
如果说“萧滨一体化”的无界,是打破行政体制隔离、地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优势互补、要素互通,让高能级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起来,产生“1+1>2”的系统协同效应。那么接下来,这种“无界”经验将在萧山“中部”复制,萧山将发力萧山科技城与经开区桥南区块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江南科技城”,集中力量提升萧山经济和产业能级。
“萧山科技城与桥南一体化发展,是战略能级和科创能级的双向发力,将促进科创与产业在更大区域内的互动、赋能,推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充分涌流、创新能力整体跃升,真正成为战略制高点、经济增长极,这是经开区向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进击必须走的’华山之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显然,外界需要用新逻辑重新看待萧山的开放与合作。“平台经济”变革在东、中、西部的全线进击,将建构起一流大都市国际化城区的新格局。而萧山也将重点突出平台创新的撬动作用,加强与杭州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高能级平台的联通互动,努力形成“科创+基地”等新模式。尤其是科学把握“近中远”发展节奏,坚持产业业态、城市形态、创新生态融合共生,实现从“摊大饼”到“蒸小笼”转变,构建都市经济新格局。
目前,萧山平台经济改革的大戏才刚刚开始。伴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持续转变,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萧山经济质变渐行渐近,终将实现脱胎换骨。如此,萧山经济“新气质”会越来越好,这艘“工业巨轮”也将一路向前,驶向更为广阔的海域,迎来更加壮观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