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州钱塘区——从实体经济看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一个“着力点”,两个“加快”,指明了新征程开局之年拼经济的方向和路径。
某种意义上,拼经济就是比信心,抓经济就是抓预期管理。三年疫情考验着实体经济的韧性,动摇着实体经济的信心,挤压着实体经济的空间。我们该如何看待实体经济的出路与信心?
春节前后,记者走访杭州市钱塘区,在料峭春寒中寻觅复苏的春意。
小平台蕴藏大能量
实体经济看钱塘。这个位于杭州东大门、浙江省内年轻的县区,制造业体量杭州最大,二产占比约七成,近八成常住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制造业,平均年龄32.5岁。或许,读懂钱塘,就能读懂实体经济的底气、活力与信心。
制造业强不强,首看产业平台能级高不高。产业平台能级,又首看高端要素集聚度。
位于钱塘区的杭州医药港,在去年疫情多点散发、重大转折之下,仍然招引到20个亿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往往场地还未建好,企业就“拖家带口”过来了。
如今,占地3.4平方公里的小镇里,集聚了近1500家生物医药企业,默沙东、雅培等全球十大药企巨头中有七家落户此地。去年,杭州医药港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达500亿元,占杭州全市医药产值的“半壁江山”。
这个招商力度,表明杭州医药港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
吸附力来自高端要素的集聚。目前,生物医药的所有关键环节,在港内形成了产业服务的完整闭环,实现“链式+集群”发展——
有生态链,与浙大一院、浙大二院、浙大邵逸夫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一流医院共建临床试验中心,临床资源优先向“破壳”的企业开放;
有金融链,杭州医药港设立5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和1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直投基金,已投资111个创新项目;
有创新链,与浙江大学共建合成生物技术制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学院;
……
对研发周期动辄10年的医药产业来说,建“港”仅5年的杭州医药港才算刚起步,目前“坚守”在中部,前面遥望上海张江“药谷”、苏州科技园两位头部“老大哥”,后面追兵渐近。而展望未来,两个数据指向光明前景——
衡量医药产业平台的一个潜力指标,是专门为完成“孵化”但尚未批产的药企提供研发、试产、临床服务的“加速器”园区面积。杭州医药港已建设规划了7期“加速器”,全部投用将为“下单定制”的药企提供超200万平方米的空间,全国领先。
2022年,杭州医药港共有57种新药进入临床试验,比上年增长73%。每一款新药上市都是“爆款”,惠及全球的患者少则几千万人,多则上亿人,一款新药就是一片蓝海。
“潜力股”的未来故事,5年仅仅是序章。从芯片、汽车到航空航天,在钱塘区,瞄准打造更多千亿级产业集群,杭州医药港的“一平台、一产业、一基金、一机构”模式,正被复制到更多的产业平台。钱塘产业平台集聚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