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人文”融合之路 萧山如何走得更坚定
十年前的萧山未必能想到,“现代化国际城区”会成为她今日对外推介、接续前行的标签和动力。
从2022年区第十六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到2023年1月区委十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再度聚焦“‘产城人文’深度融合,萧山坚持的路径明确清晰。这条深读融合之路,如何走得更加坚定,将会对萧山的发展模式产生什么影响?
破题核心在于“产”
——先手棋,谋定全局
如果把“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战略比作棋局,那么产业就是“先手棋”,首枚棋子如何落子,才能成为引爆发展的极点?
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在采访中说,一直以来,工业始终是萧山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早在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临萧山调研,为萧山的现代化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求萧山“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
以工业化促进城市现代化,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是贯通的、内涵特征是契合的、实践要求是一致的,是指引萧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范例的根本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动力。
区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萧山将坚持制造业立区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打造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当中,萧山尤其要大抓平台、抓大平台,推动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为此,我区实施“‘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行”机制,八大“兵团”火力齐开,东西“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成型;存量挖潜取得突破,新兴动能持续迸发……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反映萧山未来发展后劲的指标全面向好。
而新年伊始,萧山就有大动作——高质量建设江南科技城。“这不仅仅是两个区块地理空间上的简单结合,而是科技与制造的相融共生、螺旋上升。”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南科技城将是萧山创新元素最集聚、最为活跃的板块,将深度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从1到10应用创新、从10到N产业创新,为杭州贡献一个“科技创新策源+智能制造集聚”的新江南。
而诸如江南科技城这样的“产业单元”,在萧山不在少数。
以信息港小镇为例,作为萧山唯一的省级特色小镇,它已规划一期到十期近200万平方米的创新体量,同时持续优化产业生态,集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未来产业,努力打造萧山高能级产业创新孵化平台的标杆样板。
“产业布局需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布局产业架构,形成打通上下游、要素全激活的完整生态,助力产城融合发展。”据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萧山将坚持制造业立区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积极探索“兵团化作战、专班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强化高能级产业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推动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大平台集中、向大项目倾斜,充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突围路径在于“融”——关键棋,全盘皆活
棋局是否精妙,一部分取决于“先行棋”的落子,一部分则取决于对棋局的全盘谋划,下好关键棋。
萧山作为制造业大区,有了产业这步“先手棋”,如何用好优势资源,实现产城融合,需要全区层面的谋篇布局,划定实现路径。
积淀、成长、迭代、新生。从空中俯瞰,跟随镜头梳理城市发展脉络,可以欣喜地看到,经过时间的积蓄积淀,萧山已然汲取了阔步向前的磅礴力量,经济发展焕发新气象,城市形态健全完善。而这些正是成长蜕变对她的馈赠。
以楼聚产,以产兴城。作为杭州城市新封面,北端的钱江世纪城是萧山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先行先试区域。280米高的博地中心、310米高的杭州之门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新高度;文创、金融、科技、总部四大主导产业正兴,已然形成以商务、商贸和居住为主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全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打造点上精致精彩、线上流畅靓丽的城市景观带。
视线转向西边,新的一年开启的不止季节轮回,还有一座产业新城全面崛起。
悠悠湘湖畔,优越的地理位置、靓丽的湖景风貌、日趋完善的配套设施,定位清晰的产业蓝图,使得这片土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湖”或景区的概念,而成为一处“智汇场”,正爆发着产城融合发展的巨大能量。
一座“院士岛”,通过开展人才交流、学术课题活动、以“科学家+企业家”模式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成为萧山的创新策源地之一;三江汇·创谷、电商园、科创园、未来产业社区等产业空间形成,一套内盘存量组合拳打得风生水起;依托萧滨合作,特别合作园加速建设,中国视谷从湘湖出发驶向未来,先临三维二期即将开工建设,云尖信息、紫光恒越产出惊人……在“建湖”“兴产”“营城”新路之中,湘湖以湖光山色为本底、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基底,着力引入高端功能要素,不断打造一流产业生态,持续形成一流城市形态。
新征程启航,未来五年,萧山将全面放大亚运综合效应,迭代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形态、做精城市治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加快形成高层次的产业、高能级的城市、高精尖的人才、高品位的文化,把萧山建设成为“人人向往、近悦远来”的魅力之城。
从“都市圈”层面看,萧山将深度融入大杭州、推进市区一体化发展;从“钱江南岸”层面看,萧山将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合作,推动“江南一体化”,共同打造江南智造大走廊;从“自身”层面看,萧山不仅将推动东、中、南区域协同发展,还将探索南部一体化、临空经济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等。
发展愿景在于“兴”——制胜棋,出“棋”制胜
产城和人文深度融合,是萧山的发展进行时和未来式。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作为浙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萧山历史悠久,文韵深厚。在这里,遗存了八千年跨湖桥文化、谱写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丽史诗;在这里,孕育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萧山性格;在这里,拥有承载点滴记忆的乡村博物馆、城市书房,焕发着文明、现代、包容的城市气息。
人文交织流淌至今,展示了一座城市演变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萧山下好产城人文这盘棋的“制胜点”。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萧山持续推进现代化文化文明培育,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营造高品质人文环境,涵养城市气质,塑造城市品格,打造物质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先行实践地。
“近年来,我们坚持‘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文化在兴产、润城、育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划建设了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浙农·东巢艺术公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进了中国美院、浙江省油画院等高能级艺术机构及院校,文化格局不断放大、文化魅力持续彰显。”姜永柱介绍。
借亚运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整合区域资源,同步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以生态打底、用公园塑形、借绿道聚景、造花境营城,增进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邻里互助、老年食堂、志愿红等,展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正能量流向城市的每个角落。
那么,未来的萧山,会是怎么样的?
新征程,萧山将丰富拓展新时代萧山精神新内涵,全方位塑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人文品格。打造世界旅游联盟博览馆、“五馆合一”城市文化公园、浙江省油画院等重大文化地标,建设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纪念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礼堂、家园、书房、客厅”文化矩阵,做优“文化管家”特色品牌。积极打造之江文化产业带奥体(湘湖)发展极,打造棉北里、大运河杭州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创平台。
通过营造一流创业就业环境、一流公共配套环境、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一流平安法治环境,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共同富裕成果,让生活在萧山的人民安心、舒心、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