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非遗课程进校园 “杭州评话”多了年轻“守艺人”

2023-02-21 09:05:11

“杭州评话”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剑萍在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授课。(资料图)

“醒木一敲风雷动,杭州评话论古今。”2月17日,拱墅区“曲韵迎新春 非遗话传承”新春书会活动在大关街道举办,“杭州评话”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宝善、王超堂、朱剑萍、徐天鹄4位艺术家及青年演员葛慕白齐聚大关百姓书场,为居民送上了一场非遗曲艺盛宴。

说到大关最有特色的非遗元素,肯定离不开“杭州评话”。早在2021年6月,杭州首个“杭州评话”主题公园便落地大关街道,百姓书场正是该主题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当日,杭州人民十分熟悉的国家一级演员、“老开心”周志华来到现场,为大关街道赠上墨宝“说书论道 知书达理”,并呼吁大家多多关注“杭州评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项目。“‘杭州评话’现在的说书先生老龄化比较严重,年轻的说书先生不多,如何把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周志华说。

的确,从现场清一色的中老年观众就能看出,周志华的担忧不无道理。值得庆幸的是,此次活动主题中提到的关键词——传承,在多方努力下,已有了起色。

胡恺睿是浙江音乐学院研二的学生,主攻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同时她还有个另外的身份——周志华的徒弟。

“小时候电视上看过‘开心茶馆’,觉得用杭州话娱乐搞笑、插科打诨似乎并不难,直到我系统了解了‘杭州评话’等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形式,才知道背后的门道和魅力。”胡恺睿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凭借着方言优势,她在半年前拜周志华为师,“半年下来我学习了小锣的打法和基本的唱段,想要真正有所建树,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

胡恺睿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一起把“杭州评话”等地方传统曲艺传承下去,“我想要结合一些年轻人喜爱的元素,让传统曲艺走近年轻人”。

胡恺睿的想法,已经有人开始实践了。85后评话表演者葛慕白和他的团队,原创了年轻人喜爱的玄幻、盗墓等题材的剧本,“表演更加有网感,让年轻人走进书场是做好传承的第一步”。

活动现场,两位“杭州评话”非遗传人和“杭州评话”传承共建基地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杭州大关苑一小的教师代表共同完成了一场赠书仪式。

“学校成立了‘非遗少年说’学生社团,从三到五年级的学生中选拔会说杭州方言的小朋友,并邀请朱剑萍老师前来授课。”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的李晓曼老师表示,从2022年9月份开课以来,有24名学生学习了“杭州评话”的历史和表演技巧,“每周有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孩子们都坚持下来了,等到今年六一节的时候,会排练一个‘杭州评话’的选段,向全校师生展示,也希望通过这次表演,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传承‘杭州评话’的队伍中来。”

传统曲艺的传承,自然也离不开舞台。大关百姓书场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姓品牌”,多年来坚持用曲艺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取得了“杭州评话看大关”的文化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大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以百姓书场为阵地,做好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唱响新时代杭城书情曲韵。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华炜 拱墅微融圈 李汝方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