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何以让亚运成为“标准”?
再过200天,我们将与亚运盛会如约而见。
如果把亚运筹办比作一场马拉松式的“耐力赛”,那么现在,就要向终点发起冲刺。
3月6日,萧山区召开“决战亚运”誓师动员大会,发布亚运运行保障重点任务清单,涉及136大类485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全身心投入亚运筹办攻坚仗,让亚运成为一种“标准”。
作为杭州亚运主战场、主阵地,萧山拥有全省最多的涉亚场馆和保障点位,包括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等主要场馆,以及亚运村等核心配套设施,是备受各界关注的“东道主”。亚运筹办至今,17个亚运场馆全面完工、12条快速路(地铁恢复道路)全面收官、21大类423个环境整治项目全面铺开、9大类137项城市保障任务有序推进、6大类39项延期风险平稳应对……一个个数字的背后,凝聚着萧山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眼下,如何决战决胜“冲刺阶段”,萧山又将跑出“关键主场”的担当画风。
全速发力 全时提升
誓师大会现场,13个工作组领取了任务书,9个运行团队上台领旗。
“以最强的合力,最细的颗粒度,交出高分答卷。”
“保障亚运,改善民生。亚运闭幕,精彩依旧。”
“全力保障亚运场馆,奋力当好金牌管家。”
200天冲刺新的起跑线上,一个个典型发言彰显着萧山筹办亚运的初心和冲刺亚运的决心。
据悉,在原有基础上,萧山按照“统筹联动、跨界融合、扁平高效”原则,优化调整了亚运运行保障总指挥部,聚焦赛事运行、环境提升、综合保障三个维度,成立一办三部13组,按照“一个领域、一个团队、一套方案”模式,建立运行保障指挥体系,编制运行保障工作清单,统筹推进赛事指挥和城市运行保障各项任务。
这种“强大合力”何尝不是干部奋进的精气神,也是当下“拼经济”的一种特质。
正如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所说,亚运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个标准。通过筹办亚运会,不仅要回答好萧山对外能展示什么,更要谋划好借势亚运萧山能提升什么。要在攻坚中谋常态之举、立长效之制,真正实现从赛前到赛后的全时提升。围绕城市建设、城市治理、人文素养、干部作风等方面全方位总结经验做法,把一些好战法、好打法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持续健全完善、迭代升级,让“亚运标准”成为工作标配,让“亚运范式”成为工作常态。
接下来,萧山还将深入执行和完善大检查大整改大提升机制、闭环机制等“五大工作机制”,助力助推,保驾护航。
全力攻坚 全域蝶变
面对“开放办赛”的新形势,亚运筹办工作的重心也从原先的“赛事侧为主”向“赛事侧、城市侧”双线并进,并更加突出“城市侧”转变,让每一个亚运保障点位都能给来宾留下“最萧山”“最杭州”的深刻印象,让每一条高架都成为迎宾大道,每一朵花卉都成为灿烂笑脸,每一位来宾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而萧山的“解法”,是立足全域,紧盯重点关键,加快实现全方位蝶变。
这里的“全域”,是全域数智。比如健全城市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发现隐患的敏锐度、化解风险的时效性,全力打造“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亚运安保体系。
也是全域焕新。从老旧小区改造到亚运场馆“最后一公里”建设,从亚运观赛空间到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风貌。
以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例,今年萧山计划新建、重建公共体育场地共计300个,使全区全民健身设施达到3000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10分钟健身圈”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
而这本身也植根于亚运筹办的初心。办好亚运会,不仅要实现参赛出色、办赛出彩的目标,更要让“亚运红利”惠及每一位市民。
接下来,萧山还将加快“点”的提升、突出“线”的特色、展示“面”的魅力,做好“显山、露水、见绿”文章,打造绿色亚运标志性成果。比如做好钱江南岸景观提升,打造与主城区城市阳台相映成辉的沿江景观带;强化钱江世纪城、空港、江南科技城等亚运核心区域的整体布局与谋划,打造亚运新窗口、城市新封面等等。
全民共享 全民参与
亚运筹办,“面子”在环境风貌,“里子”则在文化文明。哪怕是迎面走来的一个笑脸,都将是世界的“杭州印象”。
“里子”又在哪里?
在城市转角处。由核酸小屋改造而成的“亚运青年V站”遍布社区,不仅便民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志愿者为市民提供帮助,宣传亚运知识。亚(残)运会期间,他们将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来宾提供语言帮助、交通指引等多种志愿服务。
还在“一老一小”,比如前不久一次别具韵味的“面试”。舞台版《河上龙灯胜会》、绍剧《杭州欢迎您》、高桥小学文源合唱团曲目《幸会》等4个萧山节目入选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暖场节目资源库,将有机会登上“大莲花”舞台。值得一提的是舞台版《河上龙灯胜会》,老艺人与小学生共同打造了一出“新老传承、胜会共享”的文化再生节目。
萧山文化馆负责人表示,借亚运舞台,将地方民俗内容搬上舞台,辅以创新形式使节目更丰富、饱满,既能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又能让本土文化走向世界,这种“双向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触动。
显然,文化与文明的“里子”,是与世界交流的最好语言,撑起杭州的“面子”。
据悉,“亚运冲刺”阶段,萧山将扛起“东道主”担当,营造全民共享、全民配合、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亚运之窗”,展现“开放文明”新气质。
比如文化品牌要亮起来。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现代化表达,让跨湖桥文化、围垦文化焕发新生命,让“独木舟”“弄潮儿”等文化符号具象化、国际化,让莲花落、舞龙灯等非遗、民俗更具观赏性、体验感,以“最自信”的萧山文化传播“最国际”的中国声音。
文明素养要提起来。深化“当好东道主 文明迎亚运”八大行动,加快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展现“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的萧山风貌。
无数“冲刺”的身影,是亚运筹办的最美姿态,更是我们应对挑战、奋进新征程的共同姿态。从亚运场馆到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现场,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到乡村的茶园田间,无数的个体、团队都正以“冲刺”的劲头不断积蓄力量,为持续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为助力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磅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