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宣讲“轮值”让理论更“走心”

2023-04-13 08:45:49

理论宣讲一定是专家台上讲、群众台下听吗?

在萧山,有一个接地气的“弄潮儿”宣讲团,他们以开放式、体验式、沉浸式等形式,用“新”的话语、“活”的讲述、“潮”的传播,走好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近日,“春天里·再出发”萧山区“弄潮儿”巡回宣讲活动进化镇专场现场,“弄潮儿”宣讲团“八大战队”用舞蹈、诗朗诵、情景宣讲、小品、歌曲串烧等,生动讲起了身边的红色故事、亚运故事、共富故事,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拉到满格的理论宣讲PK氛围。

孵化

培育“政府好声音”的宣传者

事实上,此次巡回宣讲会,是前期“宣讲训练营”的部分成果展示。来自教育、交投、河上等部门和镇街的“弄潮儿”宣讲团“八大战队”相约进化,沿着该镇不同路线,走访葛云飞故居纪念馆、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汤寿潜故居陈列馆、强村公司共富鸡场、宋韵欢潭展陈馆等场所,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体验等形式,探索“进化在进化”的发展密码。

“这场专场宣讲会,就是将自己在进化的所思所想、所践所悟通过他们自己的形式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用多元的宣讲形式迎合多元的百姓口味,将宣讲内容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萧山区社科联副主席张欣谈到,“我们希望用训练营的形式,进一步孵化‘政府好声音’的宣传者,用年轻人的视角和方式,把党的‘大道理’转化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小道理’,真正让广大百姓听得进、记得住。”

活动现场,城厢街道“厢来听”宣讲团成员沈钰燕也谈到理论宣讲的润物无声。锣鼓一敲,扇子一拍,她与同事共同创排的《党史三句半》已相继在党员学习日、社区广场便民活动、青少年思政微课堂上亮相,并广受居民好评。

轮值

鼓励年轻宣讲员“走下去”

去年开始,萧山推动宣讲“归位”,让理论宣讲回归最根本的使命——说服群众、教育群众,组织青年宣讲员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开展诸如联动宣讲、宣讲走亲等活动,不做理论的搬运工,“用青言、话青语”,努力把新思想讲得活、说得透。

而此次进化专场活动,也是萧山理论宣讲“轮值制”首场活动。萧山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韩梦龙谈到,以“一镇一品”理论宣讲队伍为基础,今年萧山出台了理论宣讲轮值制度,建立起适合本镇街本单位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在讲师遴选、队伍管理、组织宣讲等方面形成机制。

“我们希望多给宣讲员一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认真学起来、勇敢走下去、大胆讲起来,多出一些有调研、接地气、成观点的宣讲作品,让‘小讲师’培养一批‘粉丝’,让我们的理论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变成‘最亲近的老朋友’。”他表示。

全天候

宣讲矩阵“云端”集结

近年来,萧山理论宣讲工作打造了“弄潮儿”基层理论学习宣讲品牌,涌现出了一大批理论宣讲“潮人”,创作了一系列理论宣讲“潮课”。如“进化论”“戴戴相传”“沥响号”等一大批“又红又正又潮”的青年宣讲团,全力将党的好声音、萧山的好故事传播得更远、更深、更好。

接下来,萧山将进一步发挥“弄潮儿”宣讲团IP优势,让理论宣讲奔着群众最多的地方去,奔着群众喜欢的形式去,奔着群众关注的平台去,持续推动理论宣讲从“大而全”转为“小而精”,从“高大上”转为“接地气”,从“定时定点”转为“全天候”。

比如把宣讲课程搬到农家大院、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村社广场,让宣讲场景进一步做小、做精。特别是打通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城市书房等宣讲阵地,为“全天候”理论宣讲搭建可用场所。

另外,聚焦线下宣讲“时间难凑”“地点难找”等问题,萧山坚持“固定+流动”“线上+线下”,利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宣讲新平台,制作短视频宣讲、直播带故事、云课堂等“拇指上”的“潮课”,让老百姓在“云端”集结,形成一批全区域覆盖、全数据共享、全天候联动的宣讲矩阵。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方亮 通讯员 毛越 郭安琪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