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挖出强村富民的“第二个千岛湖”
启动“富林”改革工程 开启“以山富民”新篇章
“一湖秀水、满目青山”是杭州市淳安县两大宝贵资源。“以湖兴县”为战略指引,过去十余年间,淳安县打造出了农夫山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有机鱼之乡等金名片。
4月23日,淳安县召开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推进会,标志着淳安县翻开了“以湖兴县、以山富民”双轮驱动新篇章。
政策利好新契机
淳安加入国储林俱乐部
什么是国储林项目?
2015年,广西启动了全国首个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自此拉开了我国新时代绿色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序幕。
林地面积、公益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居浙江省第一的淳安,为什么要等到2023年才加入国储林项目俱乐部?
淳安县林业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鲁志鸿的解释是:淳安县在等一个重塑林业富民体系的契机。
“2015年,国家林业局在建设规划中明确贷款金额的70%以上要用于营造林工程投资。”鲁志鸿说,国储林项目贷款可用于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以贷款100亿元为例,若淳安县用70亿元投资营造珍稀树种,在淳安县的自然环境中,这些珍稀林木大约在50年后进入砍伐期。面对只有30年的贷款期限,淳安县的可操作空间有限。
契机到底是什么?是“贷款投资占比”。
2023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林工规〔2023〕2号)中提到“科学确定国家储备林营造林活动和配套的多种经营活动的投资比例。”
“当政府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国储林项目的经营合作模式及项目收益也将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蝶变。”鲁志鸿说,当敏锐察觉到政策背后的机遇后,淳安县于去年6月进入国储林项目筹备阶段。
2022年11月,淳安县委托华东调查院完成了《淳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的编制,并通过省林业局评审。随后确定在淳安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大下姜”区域开展试点工作,继而系统推进淳安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试点乡镇依托村党组织资源,发挥党建联建作用,通过召开业务普及会、村民座谈会等,最终得到老百姓的信赖与支持,取得阶段性成效。”淳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31日,淳安县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首批15.43万亩山林流转工作,枫树岭、大墅两个大下姜试点乡镇的7000多户农户收到该项目第一笔山林流转费。
完成国储林试点山林流转,仅仅是淳安县挖掘以山富民“第二个千岛湖”的第一步。据淳安县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在重塑林业富民体系过程中,淳安县正围绕“营造林工程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林业碳汇开发交易”的创新建设模式,全方位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强村富民“一号工程”
老百姓是受益主体
据悉,淳安县国储林项目贷款金额为100亿元,国储林项目建设面积为103万亩。
百亿项目资金,用在哪里?又能为重塑林业富民体系带来什么?
在4月23日的国储林项目推进会上,淳安县主要负责人将该项目定义为当下淳安县强村富民的“一号工程”。
“淳安县国储林的山林流转和开发基本上面向村集体和农户,103万亩林地中有98万亩是村集体和农户的山林。”淳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来看,支付大下姜国储林项目建设试点15.43万亩山林流转的819万元,是该项目的第一笔支出,消薄增收立竿见影。
其中,枫树岭镇与大墅镇的29个村、7000多户农户,分别实现平均每个村可增加流转收入29万元/年,平均每户农户可增加流转收入967元/年;平均每个村可增加流转收入25万元/年,平均每户可增加流转收入1650元/年。
淳安县枫树岭镇白马村是本次山林流转最多的村,每年的流转费超113万元,户均约2600元。
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农民参与,老百姓成为受益主体也是淳安县国储林项目的一大创新亮点。笔者从白马村村民口中得知,山林流转的选择权在他们自己手中,部分农户选择将自留山的毛竹所有权以及林地经营权一并流转,另一部分则选择保留所有权。
翻看淳安国储林项目支撑体系建设计划:新建林区主干道、林间辅助道、防火带、管护用房、蓄水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项目几乎辐射了试点乡镇所有山林。
“如果基建和配套跟上,农户的抚育、砍伐、采收成本将大大降低,装进口袋的收入自然就高了。”鲁志鸿解释说,山林流转模式的创新,仅仅只是淳安县国储林项目的亮点之一,村集体、农户还能通过林地、物业等入股,在收益时获得约定比例分成。
“当然,如果村民愿意参与抚育、植保等工作,还能在家门口赚‘薪金’。”鲁志鸿说,预计在今年6月底前,淳安县将完成全县其他21个乡镇一期国储林规划地块的资源排摸工作,并完成一期32.9万亩国储林山林流转协议的签订和流转费用的支付。
笔者看来,把流转方式交给农户,让农户在家门口“拿租金”“分股金”“赚薪金”的创新,是淳安县推进普惠林业的生动实践。
多种合作模式
17个产业项目呼之欲出
“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用好这一百亿元,更重要的是创造可观收益,持续推动淳安林业富民事业向好发展。”淳安县生态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夏俊勇说。作为淳安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主体单位,淳安县生态集团(两山公司)建设任务包括山林的流转、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碳汇开发等六大方面。
虽然项目才起步,但问及如何赚回这百亿元的贷款,对标“营造林工程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林业碳汇开发交易”建设模式“总纲”,两山公司给出了一套系统方案。“还好百亿贷款”的底气,在于形成二产强势助力下的一二三产融合打法。首先看淳安县林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流转后的山林间将新增20万亩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作物。
林下经济收益绝不仅限于初级产品,在淳安北部文昌镇,两山公司正着手对临岐镇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标准厂房进行整合优化。
“当淳安县拥有将产品变商品的能力,中药材产业将形成闭环。”夏俊勇信心满满地说,在淳安县国储林项目建设的产业发展计划中,淳安县计划在建设期内引进5家以上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建成5个以上森林康养旅游基地。
眼下,山茶油、竹木产业同样也迎来新的机遇。在淳安南部的大墅镇,占地面积约150亩的大下姜竹木产业园建设项目已被提上日程;在淳安经济开发区,坪山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呼之欲出……
“依托淳安县生态优势与国储林项目资金,这两大产业已招引到了行业头部企业的落户。”夏俊勇说,在淳安县“七大产业链”招商专班的力量加持下,淳安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的二三产项目已谋划17个。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精准聚焦林业产业短板,目前淳安县已经与金龙鱼、千年舟等8家企业和单位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关于收益,夏俊勇介绍,目前二三产项目大多以合作建设和委托代建(个性化定制)模式为主,项目建成后采用租赁、租购、合作入股等模式进行经营管理。
以枫树岭上特色产业园的黄栀子深加工项目为例,项目建成后,社会投资主体杭州骄栀科技有限公司有意向长期租赁,也同意两山公司以固定资产入股的方式进行股份制合作,按约定的投资比例享受利润分红。
布局现在,放眼未来。结合国家储备林固碳增汇能力强的特点,目前,淳安县已完成了零碳亚运、零碳旅游等首批森林碳汇交易,并搭建林业碳汇数智应用平台。在项目建设中,淳安县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科学经营,稳步有序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对符合碳汇林标准的国家储备林开展碳汇计量认证,进行立项、申报、挂牌交易。
先进科技与绿色金融加持下,淳安县全新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在百万亩林海中,淳安能否挖出以山富民的“第二个千岛湖”?我们静待花开。
(本版图片由淳安县两山生态资源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