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跃而上“新”四载 阔步迈向“国家级”——记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挂牌四周年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
杭城北部、东苕溪畔,余杭仁和境内,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钱开区”)里,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众多标志性项目投入使用。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手中接过智能制造的发展“接力棒”仅四年,12.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耸起了60多幢产业大楼,陡增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9家。今年一季度,钱开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2.33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同比增长41.25%,其中制造业投资3.88亿元,同比增长92.08%……
眼下,钱开区正向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迈进。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是如何创新的?数字化赋能之下,制造业如何掀起新一轮的增长势头?在企业车间,我们看见了产业持续向上的动力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一只气瓶的迭代:挖掘未来机遇,积淀技术硬实力
陈亚鹏最近很忙。除了复合材料气瓶的二期生产线将投产外,新技术的研发正等待他的定夺。
陈亚鹏是钱开区内的“创二代”。1993年,他的父亲创立余杭獐山钢瓶有限公司,通过对液化气瓶的技术创新,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产品累计销量超过3500万只,业务覆盖东南亚、中东及西非等地区。
占据行业高位,余杭獐山钢瓶嗅到了市场萎缩的风寒——国内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家家户户都改用天然气,煤气瓶市场逐年下沉,钢瓶行业一度受到重创。
在此之前,陈亚鹏就在调研中发现,相较于国内传统的钢化煤气瓶,北欧的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使用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的气瓶,不仅携带方便,还具有可降解性,安全环保。于是,他在接手父亲的事业时,萌生了制造中国复合材料气瓶的想法。
然而,彼时国内尚未有生产复合材料气瓶的先例,陈亚鹏首先要攻克的是技术难题。“国内没有人生产,全球懂复合材料气瓶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如何实现成形技术?”
陈亚鹏决定,无论多难都要给气瓶一次迭代升级的机会。于是,他注册成立艾赛斯(杭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邀请德国的专家搭建技术团队,经过几千次的技术实验后,新材料制成的气瓶终于成型。紧接着,陈亚鹏联合浙江大学起草和制定了国内首部Ⅳ型气瓶团体标准。“从来料质量到生产过程和成品质量,每个气瓶的生产都经过76项标准的检验。”陈亚鹏说。
2019年,艾赛斯第一条生产线调试成功。2020年,艾赛斯成为国家在Ⅳ型气瓶领域首家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试点单位。
如今,置身艾赛斯复合材料气瓶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上不断“吹”出复合材料气瓶,机器人轻松完成冲压、检测等步骤,颜色各异的气瓶有序诞生。“我们采用的RFID技术,能够全程掌控气瓶各个环节的实时信息,实现智能化气瓶管理。”陈亚鹏说,通过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等多方面突破,一只气瓶完成了时代赋予的迭代使命,走向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的国家。
一根钎焊丝的突围:攻克技术“壁垒”,竞逐行业话语权
日前,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光新材”)董事长金李梅从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捧回一块奖牌——2022年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
“这是华光新材多年来重视产学研用合作,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持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金李梅说。
1995年,金李梅创立杭州华光焊接材料厂。第二年,公司研发的磷青铜焊丝(BCuP-2)实现量产化,成为美的、格力等知名空调企业的合作商,被行业评为“中国国产化钎焊材料的领军企业”。
然而,金李梅在深耕制冷领域后发现,钎剂配方设计是国内制冷系统核心部件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但这一技术却被国际垄断,国内同业仍在使用不环保、焊接效率低的传统钎料。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登上行业顶端。”金李梅坚定地认为,中国人一定能研发出自己的钎焊技术。于是,她带头搭建科研团队从新型绿色钎焊材料的成形技术和专属装备两大方向攻克技术难关。2002年,通过技术升级改善,华光新材实现高银钎料0.5mm直径焊丝稳定量产,达到业内领先水平。
向上攀登,创新不止。2010年,华光新材率先将连铸工艺引进钎料制造行业,并开发出批量生产工艺。随后几年,华光新材先后研发出真空钎料、药芯焊环等新材料,打破了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实现国产化供应。
2017年,金李梅带领研发团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四家科研院所完成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技术突破了传统钎焊材料和钎焊方式对环境影响的难题,并打破无害钎料国际技术“壁垒”。同年,华光新材被认定为中温硬钎料行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领先的技术获得市场认可后,华光新材牵头参与《银钎料》《铜基钎料》《锰基钎料》等国家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起草《电机制造用银钎料》浙江制造标准,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2020年8月19日,华光新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上市,成为中国钎焊行业首家上市企业。
走进华光新材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原材料自动导入各个工位,经过高温熔炼、连铸、挤压成型等工艺,最终形成被誉为“工业万能胶”的高性能钎焊材料。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生产数据和品质数据的全面追溯以及设备状态的全监控。
2021年,华光新材继续在钱开区扩大生产规模,在占地60亩的沃土上投入1.7亿元建设绿色钎焊材料数字车间,打造新型连接材料研发、检测、制造的现代化综合体,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到6亿元。
一台水泵的多元化探索: 保持产品创新力,数字化激活新“引擎”
“我们的方向永远是围绕水泵做多元化产品和创新设计。”这是南方泵业确立的企业使命。
1994年,在南方特种泵厂负责生产的沈金浩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不锈钢冲压泵和立体式多级泵。不久,乡镇企业改制的大潮呼啸而来,南方特种泵厂处于生死边缘时,沈金浩出资买下了它,成为南方泵业的“雏形”。
上世纪90年代,国外已有不锈钢冲压泵技术,国内在该项技术上还处于空白,行业内使用最多的是铸铁泵技术。在一次展销会上,沈金浩被一台新型不锈钢冲压焊接泵吸引。“我们的产品技术水平仍然处于低端,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利润空间有限,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无法保证企业一直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他把这台泵带回公司研究了一番后决定,向行业领先技术看齐,研发南方泵业的新产品——新型不锈钢冲压焊接泵(简称“CDL”)。
半年时间,在多位研发人员合力攻克下,南方泵业成功试制了新型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产品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并实现了从2吨到200吨不锈钢泵的全系列研发。
新产品的问世给南方泵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2001年至2005年间,公司的销售业绩保持每年近一倍的增长速度。
但是在早期研发CDL产品的过程中,配套设备、设施对南方泵业研发投产的阻碍进一步凸显,尤其是从焊接的关键部位反映出南方泵业水泵与顶尖品牌产品之间的差距。
于是,沈金浩率先在行业内引用数字机床和激光焊接机,筹建南方泵业自有的模具车间,使南方泵业不仅克服了产品外观存在的瑕疵问题,还在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产品技术方面做到了全球领先。当时,国际和同行在CDL产品上仅能做到150吨位,最大流量每小时超不过180立方米,而南方泵业可以做到200吨位,最大流量每小时可达240立方米。2010年,南方泵业年度营业规模达到6.3亿元,同年12月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2012年,南方泵业提出“围绕水泵主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发展定位后,开始对水泵进行全品类、系列化的研发、升级、量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应用、消防系统、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多元领域,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南方泵业“不锈钢冲压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在智能化工循环泵、智能暖通泵等领域的多项技术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2022年,南方泵业登上“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榜单,这是该公司连续第5年入围。
5G时代,南方泵业将轻型多级离心泵的生产线升级改造为国内泵行业第一家实现全自动制造生产的“黑灯车间”。在该车间,中央控制室采用5G互联网技术,对生产销售流程数字化管理,做到整体半成品库存缩减,并可实时计算报送生产周期,确保产品出厂一次合格率达到100%,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2022年,南方泵业新产品产值达22.6亿元,同比增长5.36%,不仅成为国内冲压焊接多级离心泵领域产销量最大的专业生产商,更是钱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压舱石”。
面向未来,钱开区迈上新征程——力争到2024年,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到2025年跻身省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于2028年实现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