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营商环境 厚植发展沃土 长虹卧波见证钱塘向更高能级跃进

2023-07-21 08:41:03

“上桥不再等电梯,爽极了!”今年夏天,河庄街道向前村村民顾伟峰可以把电瓶车骑上江东大桥了。本月上旬,江东大桥过江慢行系统东、西两岸四座落地桥开通试运行,这也让顾伟峰这样的“过江一族”省去了推车上下桥的烦恼。

越来越方便的江东大桥,是钱塘区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能级的一个缩影。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八八战略”中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这个“五大百亿”工程,就包括了水利电力交通、信息化等工程。而江东大桥的开工建设,也正是于那时启动。2006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高温、顶烈日,来到江东大桥(钱江九桥)工地了解工程质量和进度情况,向建设者表示慰问。此后,江东大桥工程进一步提速,并于2008年12月举行通车典礼。

天堑变通途。如今的江东大桥长虹卧波、车流不息,也成了钱塘这座产业新城强势崛起的重要见证者。

构筑“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为发展提供“硬支撑”

如果没有江东大桥,怎么过江?

“2004年我去下沙亲戚家,先乘公交车到码头,再坐船,过了钱塘江到七堡,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到。”蜀南村村民顾国芳对此深有感触。

奔流不息的钱塘江,成了钱江两岸跨越发展的一道天然屏障。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全省重点建设暨“五大百亿”工程工作会上指出,良好的环境是我省的一大优势,要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就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再创环境新优势。

充分挖掘潜力,着力补齐短板,积极营造新的发展环境——2005年12月,工程预算总投资为18.9亿元的江东大桥打下了第一根桩。当时,这是钱塘江上投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结构最新的桥梁。

“从外形看,我们叫它‘钱江帆影’,它就像一艘在钱塘江上扬帆起航的大船,同时也预示着两岸的腾飞。”当时参与建设的一位负责人赵益民说。

经过三年的建设,江东大桥顺利通车,至今每天机动车通行量约4-5万辆次,为两岸群众架起了奔向共同富裕的通途。同时,这个发展的“硬环境”还在不断地优化:2019年,老下沙东和江东大桥两个收费站被拆除,免除“取卡还卡”不便;2022年,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一期二期完成,推动钱塘快速路钱塘区段等全线贯通,钱塘“两横两纵”快速路网基本成型;最近,过江慢行系统开通……

把目光从江上转向全域。如今,三条地铁线经过钱塘区,钱塘过江隧道去年开通,钱塘高铁枢纽工程已启动前期报批工作,全新的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也于本周正式通航。

在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抱团”融合发展的全新语境中,一条条交通干线如流光溢彩的“绸带”,为钱塘区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注入新动能。

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有了硬实力,更要拼“软环境”。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以“一号工程”的高定位和大魄力,系统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环境”。其中,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省市产业大平台,良法善治是钱塘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今年7月1日始,《杭州钱塘新区条例》正式施行,浙江首个新区迎来第一部“基本法”。条例以“高质量发展”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具体包括总则、先行先试、规划建设、产业促进、保障措施、附则等6章29条内容。

“有了这部法,干部们‘改’有了底气、‘闯’有了胆气,经营主体们吃了‘定心丸’、有了确定性。法治经济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要素之一。下一步是怎么把条例用好、用到位的问题,新的路等着我们去闯出来!”杭州钱塘新区党工委书记、钱塘区委书记金承涛的表态掷地有声。

此外,在今年发布的《钱塘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中,钱塘区明确提出开展法治护航行动等十大行动,全力打造“最佳营商看钱塘”品牌。同时,钱塘区还交出了一张含金量极高的“法治答卷”:2023年第一季度,钱塘区人民法院结案率位居全省第一。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在社会治理方面,钱塘区聚焦辖区内12万余家经营主体,今年年初正式推广该区首创的“平安e查”小程序,并在下沙街道、白杨街道积极开展运用。2023年一季度开展专项联查12次,主体自查安全隐患2800余个。同时,钱塘区以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为“小脑”,以综管(含大综改一体化人员)、矛盾纠纷调解、村社网格员组成的三支队伍为“手脚”,打造成一屏指挥、一体调度的工作体系,凝聚基层“手脚”合力,有力破解了传统治理难题,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实时化、智慧化,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钱塘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史俊杰 钱塘微融圈 朱英梅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