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如何深化“千万工程” 全域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临平:平原水乡 未来已来
清晨,运河畔的乡村在游客喧闹中苏醒;午后,开在麦田里的咖啡吧飘来阵阵清香;傍晚,千亩荷塘迎来一批又一批研学的孩子……
放眼临平,一幅新时代水乡画卷铺展眼前。
循迹溯源,20年前起笔的“千万工程”描绘蓝图—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自此,几万个村庄的命运被改写。“百姓与环境共美,山水与经济共富”的乡村画卷在广袤的之江大地上徐徐展开。
再看临平,运河畔的水乡人家,在扮靓乡村颜值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效生态农业”策源地和实践地优势,乡村面貌大改善,乡村产业大转型,农民收入大提升,走出了一条以乡村美带动产业兴、百姓富、城乡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2年,临平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1384元,同比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至1.55,位于全省最优行列。全区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社全覆盖。今年上半年,临平再创新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12元,同比增长8.1%,排名居杭州全市第一。
这幅水乡画卷,如何能颜值与产值齐头并进?在临平,我们遇见了乡村的未来—
未来风貌如何打造?
串珠成链,整体打造美丽乡村大花园
延绵几千里,流淌数千年。大运河,沟通南北,穿越古今,孕育着江南水乡文化,承载着无数繁华景象。
运河畔,塘栖村、丁河村、丁山河村等坐落于此。坐拥800余亩丁山湖湿地,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然而十几年前,村庄的居住环境困扰着当地干部群众。
近年来,各村开始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对村里环境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改造,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农业灌溉用水节水减排,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深入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将生态资源融入乡村建设。
不仅如此,如今漫步乡村,还有一条塘超小径曲径通幽。作为“美丽乡村”水韵风情线,这条风情线不仅连接了北面的塘栖古镇和南面的超山,还串联起丁山湖这片秀美之地。
如今,“手摇桨橹,网捕鱼虾”的传统小渔村,已是一座美丽乡村大花园。带着江南水乡的静谧,这些小乡村成了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沿着一条条绿道、水网,临平以大运河为主轴,推动沿线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优势叠加,实现全域美丽。以丁山湖、运河北为主的两大核心示范片区,按照片区化抱团发展方式,联动实施全域景区化建设。
如丁山湖核心示范片区,注重与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结合,构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近年来,以核心圈为载体,沿线乡村开展绿道毅行、摄影采风、休闲夜跑、“湖光山色”音乐会、文化礼堂走亲、乡村故事会等接地气的文化特色活动,让乡村成为旅游的大花园。
运河北片核心示范片区则依托农业资源和农耕文化,展现高效生态农业主题特色,重点打造研学产业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连片打造,乡村间逐渐形成化学反应,实现抱团发展。就在前不久,丁山湖边的村联合组建了丁山湖农文旅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展文旅产业。“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抱团’的模式,拓宽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渠道,推动环湖各村的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丁河村党委书记朱祖华说。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山水、田园、村庄、文化产业等串珠成链,描绘一幅运河水乡画卷。
未来产业如何定位?
高效生态,向绿色要发展红利
经过20年的发展,乡村不仅改变了原有面貌,也带动了“土特产”产业的迭代升级,打开了产业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临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传统农业”到“效益农业”,再到如今有市场竞争力、能带动农民致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临平不断转型升级,将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振兴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新一轮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中,丁山湖和运河北片两个核心示范片区,工程投资总额中不少于30%的资金用于美丽经济产业培育或配套设施建设。
产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应该选择怎样的产业?是20年来需要乡村不断做的选择题。
运河街道新宇村曾是“两鱼养殖”示范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当时的运河镇几百亩黑鱼塘承包了华东地区六分之一的餐桌。黑鱼养殖给当地带来了高效益。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
“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提升浙江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主导方向。”谆谆教诲,为新宇村乃至临平的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2015年,为响应农村生态环保工作要求,新宇村“壮士断腕”关停400余亩黑鱼和温室甲鱼产业,又改造原有水产养殖业,将黑鱼塘改造为美丽荷塘,采用“藕鳖套养”的立体绿色种养模式,上面种植莲花、水面下养殖鳖等水产品,每亩年利润达到1.2万至1.5万元。
以生态效益农业为驱动,临平成功催生一批“美丽经济”:新宇村,每年夏季开设的莲子共富工坊,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宽。杭南村,通过村容村貌及乡村设施的改造建设以及引进“欢嘻星球农场”,推动了网红咖啡、田间露营、围炉煮茶等新兴业态发展,吸引周边人群前来“漫游”乡村。草莓君主题农场,22亩智慧农业联栋大棚,通过科研创新,探索“草莓立架式无土栽培”模式。此外,还积极探索共享厨房、共享农场等新路径,推动乡村闲置资源的科学合理再利用,为各乡村村民、村集体等带来经济收益。
大河淌,小河满。集体“钱袋子”越来越鼓,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也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