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0余位志愿者 服务1474个特殊家庭 13年接力 杭师大志愿者团队用爱护佑生命

2023-12-08 08:59:22

“你们像一个个小太阳,每周定时来看我们”“你们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使我们更有信心继续坚持”“你们给予的专业护理服务及心理上的安慰,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看完一封封感谢信,潘辰豪将它们小心叠好、认真保存。作为杭州师范大学昏迷科学志愿者服务队指导老师,看到学生和病人家属间的情感不断“升温”,潘辰豪倍感欣慰。

2010年起,杭师大昏迷科学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前往浙江省收治意识障碍病人的主要医疗基地之一——杭州市武警医院脑损伤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为中心收治的植物人开展康复服务,并对其亲属进行心理关怀。2970余位志愿者,每年8万余小时的服务时长,共服务1474个“植物人”家庭、3344位家属……虽然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在变,但爱心和温暖一直在接力。上个月,该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2023年度杭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一对一服务 情感双向交流

早上9点,志愿者周子涵和同伴从杭师大仓前校区乘地铁到达康复中心。虽然路上要花费一个半小时,但寒来暑往、风里雨里,他们每周坚持。

志愿服务从早上9点开始到下午4点半结束。一对一服务包括给病人按摩、喂食,使用仪器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对病患家属进行医护培训、心理关怀等。

周子涵告诉记者,大一大二学习的内容更偏向理论,这样的临床志愿服务,让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曾服务的39床病人,他全身无法活动,但意识尚存。每次我为他喂食、按摩、换药后,都能感受到他用眼神传达的感激。”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服务内容的专业性,志愿者在开展服务前,须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并经过专业护理培训及心理培训。潘辰豪介绍:“4位老师对志愿者进行12课时、为期两周的培训后,根据志愿者的培训情况和专业特长等,配给适合的病患及家属。”

徐婷是最早参加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之一,现已是一名资深的护理工作者。在她看来,这个服务也是相互陪伴的过程。“参加之前我也有过担忧,比如经历长期治疗,病患家庭会不会有较大的负面情绪,难以相处。”她说,“但家属的想法远比我们想象的温暖丰富,他们会和我们分享家人之间的故事、病人医治的经历,会流露出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也对我们的护理心存感谢。”

“一方是病人和家属,一方是医学志愿者。”杭师大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凯说,“双方都在受益、都在成长。这种交流和温暖是相互的,也促使志愿服务不断延续。”

缘起课题研究 “最美”团队不断壮大

这场“双向奔赴”是如何结缘的呢?

这得从一个课题研究说起。2004年,杭师大基础医学院狄海波教授决定开展对昏迷患者的相关研究。“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对于意识障碍的研究当时国内几乎没人做。”他告诉记者,我国每年新增7—10万意识障碍患者,每年总治疗费高达300亿—500亿元。长期的治疗、护理过程令不少患者家庭经济、心理都背负了沉重的担子。“我希望通过研究推进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而造福广大意识障碍患者及其家属。”

狄海波找到了康复中心协助搜集研究数据。随着研究的推进,他发现行业中很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为了能帮助弥补这一人才缺口,他和基础医学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让学生参与这些患者的专业护理?他的想法得到了学院的支持,2010年,杭师大昏迷科学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护理和心理陪伴让这些病患家庭支撑得更久,也想通过科普让社会大众走近植物人及其家庭。”杭师大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红娟说。

“最美”团队,不断壮大。目前,这支队伍的成员主要以学校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和护理学院的学生为主,志愿者要求具备临床护理知识。除了为康复中心的病患及家属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与杭城12个社会公益组织联动开展服务,累计对3万余人开展医学相关科普服务,帮扶200多个社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泽英 通讯员 成睿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