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跃20年,“千万工程”勾勒出诗意栖居地
以时间为纵,以阡陌为横,在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的20年坐标轴上,桐庐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宜居”蝶变,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宜业”跃变,再到打造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和美”聚变,其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的“集成”实践,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探出一条路。
而在这幅全域大美的富春山居图渐次展开中,他们是亲历者、是实践者,他们一马当先,带着村民一起干,改变了乡村风貌和发展轨迹。山乡巨变背后,是“千万工程”的鲜活注脚,是绿色发展的拔节之声。
蝶变——
从“将就”到“讲究”
跨过如一弯弦月的安澜桥,途经一树金黄灿如阳的古银杏,走进环溪村村史馆,江南镇环溪村副书记周忠莲迎了出来。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在一组旧照前,当了30年村干部的周忠莲快人快语,形象又真实地还原村子当时的“脏乱差”景象。
其实,这也是当时桐庐民营经济勃发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转型已是箭在弦上。彼时,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已在全省、在桐庐县拉开了序幕。
“逆袭之路,首项属治水。环溪村背靠群山三面环水,而环抱村庄的‘垃圾河’全靠汛期冲刷。”周忠莲介绍,2003年以来,环溪村紧抓机遇,以治水为切口的生态河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生态人居提升、生态文化挖掘四大工程顺势而行,让村子实现了由脏乱差到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蜕变。
环溪这扇窗,窥探桐庐一扇门。“千万工程”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解决了桐庐因以前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建成了桐庐首阶段的“宜居”美丽乡村。次第迈入小康的村民,生活也从“将就”过渡至“讲究”,从“脏乱差”治理到“净靓美”变革。
跃变——
从“熄火”到“红火”
站在富春江镇芦茨村的任一山头远眺,整村隐映于青山绿水间,满目葱茏的绿色从未离开。但将时间线拉长,你会看到另一个向自然“敲骨吸髓”的芦茨:伐木烧炭年代在山岭间曾经划出累累“伤痕”——“秃头”山、林间“天窗”……
群山连绵依旧,芦茨溪蜿蜒不改,而今芦茨村面貌已翻天覆地。“芦茨村多山少田,以前,为了养家糊口,村民以砍树烧炭为生。”富春江镇芦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祖春说。
从伐林烧炭这一发展阵痛中走出,芦茨村人决定换种“来钱”法,借着“千万工程”契机,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及“治水护景”行动,还原了“一湾碧水一条琴”胜景。
“烧炭的‘火’熄灭了,芦茨村的民宿红火起来了!”走在芦茨村的“两山大道”旁,方祖春的左侧有苍翠山坡下清澈溪水哗哗流,右侧是美丽民宿一字排开。
“守着家,一年就有60多万元收入。”画中阁民宿主陈静敏乐呵呵地说道。2013年,在外创业的陈静敏受方祖春“邀约”,回村将自家楼房装修一新,开起了村里首批“农家乐”。
芦茨村人是“灵光”的,民宿发展之初,村两委对村里的客源进行人工“大数据”分析,发现多为上海客源,且以老年人居多。于是,芦茨村开通了一天两班往返上海的“旅游直通车”,也让民宿经营者的日子蒸蒸日上。近年来又开发了“民宿智脑”系统,依托全县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串联贯通各项数字应用,围绕“一个小程序”“一个芦茨码”“一个驾驶舱”的建设,实现民宿预订、信用查询等各项功能,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智能化、数字化。
实践是最好的指导员,有人带头,整村跟上,装修档次和服务水平也水涨船高,外来高端民宿项目也次第落地。
自此,芦茨村打开了发展的良性循环“气动阀”。从无到有,从有到兴,芦茨村守护好碧水青山,做足美的文章,截至目前,芦茨村共有民宿188家。同时,芦茨村通过旧房流转、整体招商,胶囊旅馆、创意书房、雅致餐厅等入驻乡村,日渐壮大的民宿产业、非遗产业、文创产业互通有无、互惠共赢,逐渐成为芦茨溪畔最具特色的金山银山。
点上“盆景”成就线上“风景”。在桐庐,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愈发健全,乡村生产生活更便利,城乡差距缩小,坐拥绿水青山,横村镇白云村、旧县街道合岭村、富春江镇青龙坞等村子从原先的‘空心村’,在“归乡人”“新乡人”的改造运营下,成为特色考究的民宿村,并孕育无限潜质。
聚变——
从“穷得吓人”到“美得惊人”
冬日暖阳下,走进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村口道路两侧的水杉似在远方交会,如同走进霍贝玛的油画里。
蓦然回首来路,梅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方云发现,自己扎根57年的田野变“艺术”了,也变“未来”了。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梅蓉村目前已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成系、土肥沃”的1250亩高标准农田、“处处是景、放眼皆画”的2500亩连片田园风景区。
同样的田野,一年四季不光产出粮食,还收获了采用“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技术的空中草莓、西瓜;“长出”了20处艺术雕塑作品,与乡村融为一体;建起了袈蓝咖啡、吉木丘林手作农场、静曼营地等产业项目,冰雪容黄精产业园、茶饮研习社等农文旅项目也相继落地,为梅蓉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给村子开了“美颜”后,梅蓉村又打造了“梅蓉精神”纪念馆、梅蓉村文化大礼堂,进一步综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文化服务及精神风貌,迅速撬动和美乡村的“大格局”。
在“梅蓉精神”纪念馆,循着一条贯穿一甲子的时间线,标注着“敢叫荒滩变绿洲”的梅蓉精神和面对洪水侵扰开展的“战天斗地”革命。可以看见,这方“美得惊人”的土地,也有过“穷得吓人”的岁月——近2000亩土地中,80%是沙地,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村民生活得很贫困。但如今,静卧于富春江畔的梅蓉村,正徐徐铺陈出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不久前,桐庐县人民政府与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桐庐县全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全新的梅蓉区块将以亲子微度假为核心定位,努力把梅蓉打造成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全景打卡地”。
富春江二桥顺流而下的左岸,九里一色相映成趣,跃升为杭州市第一批共富村的梅蓉村,领衔周边的濮家庄和君山两个村,以富春江“黄金左岸”的组合奔赴新机遇。在提靓田园底板、重构人居风貌、推进产业引育、深化艺术赋能等措施筑牢发展的基底后,吴方云对未来满是憧憬,接下来,梅蓉将锚定“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集成展示窗口”创建目标,以“梅蓉精神、产业融合、乡贤回归、艺术赋能”等优势为抓手,跑好“千万工程”接力赛。
按下“集成键”——
百村百面 无限生机
循迹溯源,捋顺千丝万缕条线只是开端,在农业农村一线的创新变革能力才是“千万工程”的“解题关键”。奋战在乡村建设第一线20年的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宇昕,是“千万工程”桐庐实践的亲历者,也是中国(杭州)美丽城乡教育培训中心专家顾问,努力将桐庐的“美”推向全国各地。
他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村落、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落,以规划为引领,提出“五大乡村”建设理念,牵头制定出台全省首个《幸福乡村建设规范》;
在“多规合一”改革探索中,他坚持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实施国家级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试点,牵头编制《桐庐县村落景区发展规划》《桐庐县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总体规划》两大特色专项规划,一体推进乡村建设规划、风貌提升;
……
如施宇昕、周忠莲、方祖春、吴方云等无数“领头雁”活跃乡间、走在前列,加上地方政府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加持,架稳了“千万工程”落地桐庐的“四梁八柱”,也让富春江两岸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氛围日益浓厚,动能愈发增强。
“千万工程”建设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共富落脚点在哪?生态优势如何转化?城乡融合如何推动?
“思路一变天地宽,理清千丝万缕条线,发展理念转变让我们实现了一次次蜕变,找到了适合桐庐自身的发展路径。”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仰忠明介绍,桐庐从自然条件、文化禀赋、产业优势出发,在“千万工程”实施中“兵分三路”——全景打造,构建“全域大美”格局;全链融合,促进美丽经济发展;全域变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做足“桂花文章”后,母岭村的桂花系列产品“香”飘共富路;钟山乡大力开展石材行业整治,实现了从“灰山白水”向“绿水青山”的美丽嬗变,并朝着三产融合发展;合村乡后溪村创新探索文旅项目的“草根众筹”模式,让170户村民享受到了“薪金、租金、股金”带来的三重红利;横村镇通过搭建共同富裕党建联建机制,招引乡贤、培养“原乡人”,使各方主体能各安其位,合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千万工程’从环境整治起步,又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有效衔接,开启了各村‘定制化’的产业发展实践,成就了桐庐的百村百面,生机无限。”仰忠明表示。
向绿而行的路上,桐庐从未止步,数据更具说服力。2022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11.6万人次、营收超16.5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亿元、经营性收入2.2亿元,70%以上的村实现“8050”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同比缩小至1.6。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千万工程”一跃20年,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重塑,这支时代画笔一笔一画勾勒出富春江畔的诗意栖居地。
而今,春山在望,“千万工程”也以新绿在桐庐有了新起笔,桐庐将着力筑牢山水田园大美本底、推进城乡风貌大美建设、绘就都市农业大美画卷、展现文化文明大美韵味、构建基层治理大美格局、实现共同富裕大美场景,形成“六区示范、九园联创、百村共富”发展格局,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桐庐标杆,努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