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扎实推进“调研一件事”改革 线上线下 环环相扣问计解难
以20年的时间维度去审视富阳这座杭州西南部的都市新区,改变的路径会更加直观清晰:
环境杂乱的小乡村、带着“柴油味”的富春江水,冒着浓烟的大烟囱,这是曾经贴在富阳身上的“旧标签”。
富春江一川如画穿城而过,楼宇林立的都市新区与乡愁弥漫的山水田园交相辉映,这是如今的富阳亮出的“新形象”。
历史的转段,缘于20年前的一次“走下来”。2004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富阳调研,他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鼓励领导干部“学会搞调查研究”。
20年来,无论是从造纸奔赴智造,还是从郊县迈入城区,富阳攻坚克难,都是从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开始的。目前,富阳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7∶1,连续四年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富阳区委主要负责人说,学会“蹲下去”,是富阳这20年来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取得的“真经”。
蹲下去,才能听到心里话
这些天,春华村进入了最美的时节,成片的油菜田,在阳光下支棱起身子。有一片名叫“泥鳅垅”的水田,依山傍水,惬意悠然。“四五年前来,你恨不得绕着这里走。”春华村党委书记傅致良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堆满建筑垃圾的“垃圾山”,村民一开门,视线里总绕不开这座高达五六米、灰尘漫天的“庞然大物”,“到了夏天,味道难闻,连窗都不敢开。”
怎么办?先调查后决策。村干部大量走访收集民意、探讨方案,“病根”找到了:这块闲地一直无人经营,久而久之就成了村里建筑垃圾的堆放地,甚至还有外村人来半夜偷倒。
怎么改?向群众要办法。“有人说成立巡逻队把偷倒垃圾管起来,有人建议先填平垃圾山种上油菜花……”傅致良说,走遍了全村上百户人家,终于听到了心里话——大家都想做一块风景田,既可以闲来散步,也能为村里发展民宿业探探路。
旱地改水田,整改“垃圾山”,就这么定了下来。一年定策,两年整改,昔日的垃圾山,摇身一变,成了占地38余亩、有山路有良田的“观景地”。
从腾笼换鸟时用“组团联村”解决基层矛盾,到用“调研一件事”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20年来,富阳每过一道坎,都是调查研究的工作机制在开山辟路。”富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万重丰说, “实践证明,那些出成绩有进步能出圈的地方,大多都有扎扎实实蹲下去的故事。”
解新题,线上线下联动问计
富阳,八山半水分半田。和中国众多乡村一样,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2014年撤市建区后,这座小城正向着新型城市化建设大步迈进。
“转型期遇到的问题,处理起来更复杂,许多原来的老办法跟不上时代了。”富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平说,如今仅仅依靠定时走访,没办法及时发现问题,自然也无法及时解决矛盾,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的关键节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完善调研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是搞好调查研究的有力保障。
既然一张药方治不了百病,那就“大胆创新,多管齐下”。2023年,历经4次改良,富阳创新推出了“调研一件事”的工作机制——线下“昼访夜谈”问需,线上“民呼必应”问效,双线联动问计,让调查研究更深、更实、更细、更准、更有效。在张平看来,调研一件事,就是一次机制上的创新:“许多此前的调查研究方法行之有效,但各自为战。现在把这些方法整合成全流程全周期的‘一件事’管理,就是为了能提高效率。”
如今杭州富春湾新城小微企业园一间厂房里,大型设备接连成片,半导体工艺共性平台高速运转。但仅仅半年前,新城众多半导体初创企业还在为买不起设备而发愁。环环相扣解决问题的,正是“调研一件事”。
线上求助,及时发现问题。2022年初,杭州富春湾新城管委会在“民呼必应”平台上看到了一家刚落户园区不久的半导体企业芯科的“吐槽”:为了生产经常要跑上海、苏州,太折腾。接收到企业的困难后,新城迅速来到企业了解情况。原来,芯片研发、制造等环节需重资产投入,但高昂的设备采购成本让企业捉襟见肘,只得依赖上海、苏州等地的企业。
线下问需,避免盲人摸象。“走访了新城内多家和芯科类似的半导体初创企业,我们发现,这难题并非只有芯科遇到。”拽出了线头的新城干部们,从芯科一路访遍了整个杭州富春湾新城——囿于“设备难”和“代工难”两大难题的初创企业,至少有25家。
破题问计,靠的还是将心比心。通过一次次走访调研,问计于企;一场场协调对接会,破难疏堵,最终,富阳区投入一个亿,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打造一个半导体工艺共性平台并委托杭州光机所管理,供新城内所有相关企业共享使用。
事后问效,达成双向奔赴。半年前,半导体工艺共性平台正式投用,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受惠。问题解决后,经线上平台反馈,新城收获了企业家的“五星点赞”。不仅解决了企业眼下的难题,极大地缩短初创型企业的产业化进程,“共性平台的建设也不断吸引着外部科创项目(企业)来到富阳。”史炎丹说,丰富的项目与企业又能完善产业,逐渐形成正向的产业生态系统。
不只是为经济产业排忧解难,从2023年4月起,“调研一件事”在富阳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关键小事”达成闭环管理。如破解外卖骑手小区送餐“进门难”,富阳多部门联合创新“富春小哥码”,目前已推广至杭州全市。
截至目前,依托“调研一件事”,富阳区各级党员干部调研办结企业群众各类需求19.2万件,整体办结率在99.6%以上。
真下沉,把干部撒下去
找准了路子,但能否到达远方,最终取决于走路的人。
“开展‘调研一件事’,就是要干部真下沉、问题真解决、结果真应用。”万重丰介绍,2023年以来,富阳要求区管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每年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其他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认领1件为民服务民生实事,确保84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真正沉下去。
“等到村里的老年食堂造起来,我们就能吃上更新鲜可口的饭菜。”富春街道秋丰村九旬老人胡和祥很开心。2023年6月,他觉得日常配送到家的老年餐餐品单调,口味不佳。秋丰村党委书记胡志铭在“调研一件事”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全面了解了村里老年人的需求,立即将“老年人吃饭问题”纳入村级实事,最终决定短期内由村内快餐店进行点单式配送。而在村里建设一座老年食堂,则成为关乎秋丰村750余名老年人的长久之计,目前已动工建设。
还有更多的“第一书记”撒到最基层,“听真话做实事”。自2012年起,富阳区累计选派173名“第一书记”,先后到近百个软弱涣散组织、集体经济薄弱村社,着力解决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
“富阳将进一步深化‘调研一件事’工作机制,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评价调研好坏的重要依据,有力推动破解一批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富阳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