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 杭州进入“环”时代 高新区(滨江)要建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

2024-04-12 10:50:34

随着“打造若干个环大学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被写入杭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报告,“创新杭州”有了新目标。

在今年3月召开的杭州创新深化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大会上,杭州就明确提出要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极弱磁大装置、钱塘高教园区等高能级平台,高标准打造4个集“研发、孵化、投资”功能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

这也意味着,杭州培育新质生产力、释放高能级创新平台效能的“环”时代已经到来。

昨天,高新区(滨江)召开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暨杭州江南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会上发布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行动方案和杭州江南科学城建设要点,一幅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以下简称“大设施”)为“核”,向产聚“环”,以人兴“环”,加速实施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的图景已徐徐展开。

以大设施为“核” 2025年勾勒成“环”

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是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核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更具创新创造活力的科创生态体系。

作为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的首发,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将以国际零磁科学谷为核心策源区,主攻“0-1”基础研究和“1-10”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智慧新天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智造供给小镇、滨萧特别合作园视觉智能园区等环绕区域为联动发展区,推动“10-N”的成果产业化应用;到2025年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初具雏形,核心策源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0亿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10亿元以上;到2028年生态圈基本建成,到2030年生态圈加速释放效能。

大设施是“国之重器”,也是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布局。会上,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大设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邦成发布《大设施本体建设计划》。该计划包括建设1个大型“零磁”空间、3类9种科学装置与仪器、3类高性能磁屏蔽舱等。

据介绍,大设施本体项目预计今年底开工,2026年底建设完成大设施主体建筑,到2030年,大设施工艺系统集成联合调试完成。“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韩邦成表示,这将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使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加速江南科学城建设

向产聚“环”,以人兴“环”

多年来,高新区(滨江)积极布局创新平台,已形成了由大科学装置、白马湖实验室、北航杭研院等国家重点研究院、产学研平台等组成的“1+2+6+N”科创平台体系,实现了多项科研成果的突破。去年,高新区(滨江)高起点规划建设“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随着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起步,“产研城”大格局更加清晰。

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极弱磁大设施项目总设计师房建成获聘成为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首席科学家。据了解,江南科学城将聚焦“三片两翼”建设,不断扩大原始研发成果、巩固创新优势、聚焦产业发展等,其中今年建设项目130个,总投资达687.5亿元。

此外,向产聚“环”、以人兴“环”的脚步正在加快。目前,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集聚两院院士(含兼职)8人,专职人员达408人,硕博人员占比超80%。而创新生态圈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协同创新效应业已显露——会上,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揭牌。该公司研发的心磁成像设备所代表的零磁医疗产业是极弱磁大科学设施从基础研究到衍生应用的第一枚“金蛋”。相比动辄几千万元的核磁共振仪,心磁成像设备完全依靠人体自身磁场进行测量诊断,价格只需要数百万元,目前该成果已经成功启动与多家高水平医院的心磁科研装备联合验证。

重在“连结”

打造多圈融合的大生态

会上,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联盟成立。在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看来,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的“环”重在“连结”。“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的、高风险的投入,又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需要联合多方力量来突破。”据他介绍,浙大滨江研究院已经与联盟中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一同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高新金投控股集团、杭州科创集团、大设施研究院联合设立杭州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

“推进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就是要把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先发优势,着力打通从科技创新力到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表示,下一步,该区将以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为先行示范,联动多个创新平台,打造圈圈出彩、多圈融合的大生态,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不竭动力,为杭州“勇攀高峰、勇立潮头”再建新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滨江微融圈 肖鳕桐 涂心如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