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萧山用“北斗”领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的“80后”教授石理平从德国汉诺威大学归国创业。去年初,他的项目入选杭州市西电智能汽车电子概念验证中心项目库,中心为他提供了场地、政策、人才等多维度支持,从进入概念验证中心项目库,到注册成立公司、产品首次成功应用于相关防伪技术验证工作,再到收获一系列订单,全程只用了1年。
“中心非常了解初创企业需要什么,特别是从概念孵化到企业化运营,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指导,助力我们实现‘从0到1’的突破。”石理平说。
石理平的“这一年”不只是“时间概念”,更是萧山向“新”而行的“空间概念”,是萧山加大环重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的缩影。
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萧山根植制造业大区的产业实际,以“大人才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人才引、育、留、用等四个方面堵点难点,积极扩容增量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全力打造产才融合最优示范区。2023年,萧山整合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七家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及职能部门、创投基金、科创企业等多方力量,组建“北斗七星”科创联盟,目的就在于让“北斗七星”成为最硬核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向新力”。
数据显示,萧山已通过“北斗七星”科创联盟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000余人,其中2023年新引进的国家级领军人才数量同比增长667%。“北斗七星”强劲的“磁吸力”,让萧山的新质生产力含“星”量十足。
前不久,乾晶半导体正式迁入萧山中泽智造产业园。“我们研发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将在这里中试。”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三年前,这颗创新的“小种子”进入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来+孵化器”孵化。依托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乾晶成为碳化硅衬底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该孵化器负责人介绍说,为支持乾晶的产业化,“未来+孵化器”打造了从上游材料到设备,芯片设计以及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孵化结构,让企业在楼上楼下就能找到对话的同行,助力企业协同发展。
这是一条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全过程“链路”,一批硬核科技从实验室迅速走向生产线。业内人士表示,“萧山通过提高‘北斗七星’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释放其高能量,打通四链融合之间的壁垒,以有限的政策边际投入撬动科研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大产出。”
为让更多的创新想法精准“转化”为产品,萧山同样聚焦“北斗七星”这一创新策源地,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前锁定一批硬核科技科研项目,打通“实验室经济”的赋能通道,以“一链到底”的新动能,贯通“前端基础研究—孵化—中试—产业化”的链路,从源头超前孵化未来。
目前,萧山探索的“北斗七星+”科教融合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已列入全省首批创新深化试点。围绕“北斗七星”,一大批涉及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产业基金等“众星拱月”,聚力提升“北斗七星”的“芯能力”和超前孵化力。
据悉,为持续强化“北斗七星”科创联盟对人才的“向新力”,萧山从人才政策着手,构建“1+2+N”人才政策体系,实现“项目、平台、生态、行业”四个维度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出台新型研发机构“星链计划”优享服务,将服务链条从引进人才向成就人才延伸。目前,萧山已依托全区企业服务中心人才板块探索构建“一站服务、中心共享、全区联动”的全链路服务矩阵。
接下来,萧山还将出台“分类”政策,对“北斗七星”科创联盟中开展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实行KPI分类考核,保持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双赛道”的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