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品”亮相戛纳 未来 杭州的影视剧如何扬帆出海?

2024-04-16 15:30:57

近日,2024法国春季戛纳国际电视节举行,西湖区企业华策集团在中国联合展台办了场发布会,面向国际市场重点推介了《国色芳华》《承欢记》两部新剧。

华策集团北京事业群执行总裁张灼表示,此次展会为华策集团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更促进了中国影视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和交流。

近年来,“影视杭军”纷纷“走出去”,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

前不久,近30家杭州影视、动漫相关企业就组成“杭州馆”集体亮相第28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企业和机构展开合作,实现意向金额达913.6万美元。这已经是杭州连续13年组团参展香港国际影视展了。

能“走出去”,说明实力够硬。

今年,“持续壮大影视等优势产业”被列为杭州打造文化文明品牌的一项任务。杭州要壮大影视等优势产业,西湖区怎么拼?

今年,西湖区“打造文创高地”的重要一步,就是持续壮大影视生产等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更多文化产品扬帆出海。

打造影视文化发展高地,西湖区构建了一条完善的影视产业链。

好剧本从哪里来?

西湖区名作迭出,22部文艺作品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们这十年》等多部作品获白玉兰奖、金鹰奖、金鸡奖等国家级奖项。电影《长安三万里》票房破18亿,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动画电影。

杭州,绿水青山触手可及、繁盛美景俯拾皆是。

山水之间,最适合创作。

相传,施耐庵在老家写《水浒传》时,写不出头绪,于是干脆停笔,一路南游。到了杭州,他被这个城市的湖光山色吸引,就落了脚,在西溪河良渚买了一幢二层楼的房子,楼上自住,楼下开茶楼。

舒服日子过了几年后,有一天,施耐庵在箱子里翻出了《水浒传》的草稿,重新开始了闭门写作的日子。

为了解决影视剧创作“剧本荒”,2020年,西湖区就在西溪湿地打造了之江编剧村,通过引进著名编剧、培养青年编剧,支持原创剧本的创作。目前,之江编剧村已经孵化扶持了《送你一朵小红花》等4部重大题材电影,以及《大运之河》等近20部重大题材电视剧。

如何为影视剧扬帆出海保驾护航?

五山四地一分水,西湖区向来是影视剧的热门取景地。

2023年,由王志文、俞飞鸿主演的电视剧《风雨送春归》,就曾在留下历史文化街区取景。让吴彦姝捧回“天坛奖”最佳女主角的电影《妈妈!》,就拍摄于杭大新村。再往前,上世纪8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电影《胭脂》,就拍摄于影业路。杭州姑娘朱碧云也凭借“胭脂”一角一炮走红,成为不少电影杂志的封面女郎。

除了在山水间“生长”出特色取景地,西湖区也在不断完善文艺作品创作激励机制,保障企业服务,激发企业和优质项目活力,让“杭州造”的文艺精品,让更多人认识。

2023年12月,浙江省之江影视拍摄服务中心落地凤凰山脚下的艺创小镇,为重大题材文艺精品拍摄制作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近年来,在这个由水泥厂改造而来的创意园区,已经相继引入网络影视艺术指导中心、省网络影视剧审查中心等平台。

推动文化产品扬帆出海,西湖区也有自己的一招。

西湖区环西溪影视产业带上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是国内唯一一个以国际合作交流为导向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园,也是中国影视作品创作生产和出口产品译制的重要平台,目前已经聚集影视文化、互联网、设计等近400家文化企业。

人才为何赴西湖?

西湖区名家汇聚,已经入驻了麦家、蔡志忠、吴海燕、茅威涛等40多位“文化大咖”。全国文化30强企业,西湖区就占了3席。

西湖区何以吸引文化人才?

上个月,西湖区举行文创大会,送出了4个“文化产业大礼包”。其中,扶持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电视剧等类别的重大题材主题创作,最高补助500万元。

同时,西湖区也将进一步放宽学历、年龄等限制招引影视等文化人才,最高补助8万元。

“真金白银”的大手笔,可见西湖区打造文创高地的决心。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