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优势 拉长生态长板

2024-04-22 14:22:23

拉开房间的窗帘,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走出城市办公楼的格子间,享受“20分钟”公园时间的疗愈;踏入湖山林田,拥抱负氧离子的清新之吻……这些美好的馈赠,都来自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今天,迎来了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立足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本职工作,将“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持续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拉长生态长板,为“吴越名城∙幸福临安”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根基。

“碎田”变“景田”

土地综合整治为耕地保护注入新动能

“这田一眼望过去好舒服啊,简直像景区一样。”“这片大田,用机械化代替了人工,也嵌入了稻渔综合种养,粮食产能和综合效益都提高不少……”

暮春时节,位于临安区於潜镇光明村的於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迎来了全市从事耕地保护及生态修复工作的规划资源人现场考察学习。大伙一边参观,一边思考着今年的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工作该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片田在2021年以前,还都是大片的竹林,耕地东一片、西一片,也看不到远处的房子,‘抛荒’‘非粮’情况非常严重。”光明村村级“田长”周潮滨告诉记者,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光明村实现高标准农田基本全面覆盖,并由村集体统一把耕地从村民手中流转出来,全部实行规模化、机械化、数智化耕种,推动光明农场再上台阶。

令周田长自豪的,不仅仅是这片千亩大田的规模和“颜值”,细看,会发现“大有乾坤”。

“高品质的耕地,应该是一个内外协调的生态系统,如果是以相对粗放的方式垦造的耕地,沟渠都是过度硬化的,对田里的青蛙、蚯蚓等昆虫、小动物都非常不友好。”周田长告诉记者,光明村打造的这片景观大田,灌溉沟渠、机耕路,包括田间道路的走向,都充分践行了生态造地的理念;同时,村里还与市农科院合作,在田间建设了杭州市首个设施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基地,拓展了农业产业链条。

由于谋划在前,整治后的农田不仅一下子充实了光明农场的规模和产能,也提升了整个村落的景观,农田小火车、彩色水稻、山林露营……周田长指着眼前的风貌说:“乡村旅游就这么带动起来了,民宿都多开了好几家。”

光明村书写的这片耕作“好丰景”,位于临安G239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核心地带。

“等我们的G329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实施后,在329国道两侧将形成8个‘千亩方’‘百亩方’,连片耕地将超过万亩,实施后‘多田套合’率从原来的72%提升至95%以上,力争达到100%。”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整治将大大优化临安耕地的布局、规模与品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临安结合土地整治“大写”的耕保文章,还带动了天目叠翠共富带,打开了乡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据统计,整治项目实施后,光明农场平均亩产从800斤提升至1500斤,成功招引亚太中商等7家经营主体,打造了全省首个现代农事服务中心,为村集体创收1000万元;招引落地项目13个,吸引17名青年农创客回乡创业,带动农户增收800余万元……

“我们已经在临安范围实施了20多片‘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项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土地整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项目也都和光明村一样,遵循“生态造地”,在田间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持续助力农田生产设施更加完备、规模化耕作更加成熟、田园生态更加美丽和谐,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的同时,不断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共同富裕。

“矿山”变“金山”

废弃矿山修复为乡村生态转型发展打开新路子

清明小长假,位于临安区青山湖街道青南村的忱山露营基地的美图又在网络上“收割”了一波流量:房车周围,大片的草坪青翠欲滴;帐篷内,“90后”“00后”的年轻一族烧烤、比V的样子自带青春光芒;营地上方的岩石宕口别有韵味……

没有人能想到,这个风光优美的营地,在几年前,还是个裸露的废弃矿山,长期被村民当做垃圾堆场。

“青南村,一定要转型走生态化发展路子,在2021到2025这五年要打好基础。”青南村党委书记刘洪奎告诉记者,青南村从上世纪起就是个“靠山吃山”的“采矿村”,村民虽然赚到了钱,但空气中总是飘着粉尘,影响村民健康。2006年起,青南村陆续关停8个矿区、18个窑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号召下,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自上任起,就开始着手谋划为村庄寻找一条生态发展新路。

当原本的资源依赖型村庄开始向生态转型,来自规资部门的“东风”为这个村庄带来了发展的种种“契机”与“红利”。

第一次“契机”,是2021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在全市域范围开展的“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行动。

“经过这次山体修复行动,我们村裸露的废弃矿山全部得到治理,其中有两处修复废弃矿山成功吸引乡贤打造了露营营地,其中就包括忱山营地。”刘洪奎说,第二次“红利”,则是2022年全市启动编制的《杭州市郊野公园规划(2023—2035年)》。

在这份规划中,青南村及板桥镇的上田村等多个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村庄,被整村规划为郊野公园。

“规划对青南村拥有的资源进行了梳理,如独特的天然宕口及矿坑景观,以及洞霄宫遗迹、武术门类、工尺谱乐理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刘洪奎指出,规划明确建议村庄可结合土地综合整治、矿山修复等手段,打造别具特色的高山旷野人文景观集合体,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在规划的引导下,青南村邀请村内外的“80后”“90后”青年,成立了青南村青年乡贤会,群策群力寻找青南村新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村民也在乡贤们的带动下,纷纷跳上了共同打造青南郊野公园的“列车”:任阿姨、忱山小馆、斜阳树下、隐西雅舍等餐饮民宿纷纷“冒出”。村里也相继举办了“矿坑摄影展”“身边的自然”“二十四节气”等系列活动……

眼下,包括青南村在内,还有文武上田郊野公园、於潜郊野公园、昌化郊野公园等4个郊野公园正在临安境内有机“生长”,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游憩空间的同时,带动乡村生态升级。

“底色”变“亮色”

规划引领打造青山绿水间的生态富美示范区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和地下藏的,都需要自然资源作为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就像棋局,总体规划‘谋篇布局’定规模,详细规划‘经纬南北’定骨架,而选址论证则是‘棋子落盘’,即项目实际落地……”

3月份以来,一支由规划资源党员及业务骨干组成的“聚红星·i自然”宣讲团,密集进入到临安的十八个镇街,从资源本底到空间规划,从耕地保护到生态红线,宣讲成员们用“接地气”的语言将专业的规划知识、抽象的土地资源政策“掰开”“揉碎”娓娓道来,为镇村干部打通规划资源知识“进镇入村”的“最后一公里”。

“印象比较深的,还是关于这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关于生态文明、资源保护的内容。”临安区昌化镇党委委员汤明伟告诉记者,宣讲对他和村委会干部最大的影响,是让他们在审视镇村发展时的站位不同了,“过去的思路是发展,发展模式都是向外扩张式的,现在思考最多的是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谋发展,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内涵提质。”

事实上,此次宣讲的内容,内核都来自已公示的《杭州市临安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

“众所周知,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大面积的山水资源表面看是临安发展的‘约束’,细看却也是我们需要厚植的‘优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草案)》首先为临安划定了生态保护底线和生态空间,明确保护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引领临安形成“一心、两屏、三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其中“一心”,即以青山湖为生态绿心,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的重要生态空间。

“两屏”,即严守天目山和昱岭山两大生态屏障,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功能,加强生态保育,维护生物多样性;“三廊”,即构筑苕溪、天目溪、昌化溪等水生态体系,加强沿河、沿溪和沿高速公路、国道以及区内主要道路等生态廊道建设,营造更好的近岸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多点”即以天目山、清凉峰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结合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等多点分布的生态敏感地区,建立更加科学严格的自然生态保护体系,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原真性和完整性。

《规划(草案)》还对临安森林、水、矿产、湿地等全要素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进行了统筹引导。

以大生态引领大未来。在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的框架下,《临安耕地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临安区公园城市规划研究》等一大批事关厚植生态优势的规划研究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面向未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江雪荣表示,将持续以高质量规划资源保障引领临安进一步锚固生态底线,实现农业空间稳定连片、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高效集约、乡村空间精致富美,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城镇地区高品质建设,推进杭临一体化,完善便利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打造青山绿水间的生态富美示范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童锦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