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宋人插花? 这堂公开课回答得很“透”
“今人为什么学宋人插花?希望它带给我们什么?”
日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博副研究馆员胡利红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报告厅,为师生和市民带来了一堂南宋插花艺术主题讲座——《折枝入瓶——宋人的花事与瓶赏》,开场白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们通过宋人花事花器、技术艺术、审美风尚的学习,滋养我们当下的生活,进而探寻生活方式和生命意义。”胡利红表示,“近年来南宋临安城考古工作不断深入,许多出现于古籍、文献中的花器发掘出土,为我们研究欣赏瓶花艺术带来了新的实物资料;当今杭州立于南宋临安城基础之上,传承南宋插花传统,又以丰富物产为花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当时全国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在杭州
“男人簪花、皇帝赐花、组团赏花……宋人爱花是全民爱花,由此催生出很多以花为名的节会,如扑花节、花朝节、壶碟会、百花壶碟会、万花会等。”讲座伊始,胡利红就把大家带回到那个热爱“花”的时代。
胡利红介绍,马塍路一带,在南宋时期曾是临安城的花卉种植基地,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在五代时期,这里是吴越王钱氏的养马之地,长期作为训练马军的场所,马蹄将土踏成粉尘,又留下大量马粪等优质肥料。”
凤凰山脚路口的和宁门,则是南宋的另一个重要花市。《梦粱录》曾记录当时临安城常见的本地花卉至少达60类100多种,其中梅花有绿萼、千叶、香梅……仅红梅就有福州红、潭州红、柔枝、千叶、邵武红等,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花卉种植技术。
与宋人的插花只有“一折枝”的距离
中国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李嵩所绘的《花篮图》花篮形体硕大、枝叶繁缛、构架严谨,呈现了四时花卉在华丽的院体花中的应用。胡利红说,《花蓝图》表现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的景物,“四时”是四季的轮换,也是生命的节律,宋人选取“四时”风物融于其中,遂成“一年景”。
同一季节的花相差1个月开放,为什么出现在同一花篮?“李嵩有创造的可能,但南宋反季节栽培技术已经很高明了,同时出现也不难。”胡利红解释道。
在杭州出土的文物中,一件德寿宫遗址出土的龙泉窑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就是高明栽培技术的见证,“它是现代剑山的鼻祖,除了十分雅致外,解决了几个十分重要的功能问题:让花‘站’起来;让造型表达更容易;无需捆扎、不易腐烂;最重要的是水域可见,满足古人‘见山见水见大地’的精神需求。”胡利红介绍。
“插花不只插花,更是文化雅聚的社交,看上去是随意随性的布置,实际上是宋代文人通过瓶花和文房的布置,以此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胡利红说。
对宋代插花的特征,胡利红做了简单归纳:“形式上,要主花高、主次相依,强调秩序感、追求自然;操作顺序一般为场景、择器、剪枝、插花;花器则有占景盆、香炉、觚等。中国插花自成一统的、与西方插花的核心特征区别是——中国插花讲究线条和不对称三角形美,花品重于花色、追求和意趣。”
“其实你与宋人的插花只有‘一折枝’的距离,唯愿大家都能实践生命中所热爱的。”讲座最后,胡利红道出了心中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