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市集扎堆 如何叫好更叫座

2024-05-08 09:28:53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传统景点火爆,杭州街头的大小市集亦成为市民游客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五一”期间,杭州举办了近50个市集,有的依附于音乐节等活动,有的在综合体、大型地标外安营扎寨。

近年来,各类手工艺品、咖啡面包、精酿红酒等主题性文化创意市集在全国大火。然而,在数量、人流量看似可观的同时,文创市集的摊主和消费者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供需不匹配。许多消费者反映,尽管数量不少,但商品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这种情况下,文创市集如何才能真正地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实现叫好又叫座呢?

文创市集要摆脱“千市一面”,必须进一步与在地人文特色深度融合。主办方可以“文化”为导向,引导摊主创意开发更多具有杭州特色的商品。例如,可以推出以《白蛇传》《梁祝》等西湖浪漫传说为主题的创意商品,如手绘丝巾、定制珠宝或插画集。此外,杭州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镇,也可以推出一系列与龙井茶相关的产品,如茶叶巧克力、茶香香薰等。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购买者的兴趣,更是在无形中传播了当地的文化故事,增加了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市集上艺术品、手工艺品,甚至是美食,都不只是物理形态,更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这种基于文化的创作还可能吸引更多对本地文化感兴趣的游客,促进旅游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让文化元素在市集的经济交易中增值。在人文经济学中,经济行为不仅是为了追求最大化利润,还涉及如何在经济活动中体现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标准。在文化创意市集这个环境里,这种理念尤为突出。

文创市集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还吸引了越来越多寻求有意义消费的现代消费者。这种消费模式强调的是购买背后的价值和故事,与产品本身一样重要。因此,市集想要成功,不仅在于它能提供多么独特的产品,还在于它如何通过其产品和实践传达文化的体验性与互动性。例如,组织者可以根据四季的特色设计各种文化体验活动,比如春季的风筝制作与放飞、夏季的花卉植物的种植体验、秋季的布艺手工坊、冬季的木版年画制作体验等。此外,市集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沙龙和工作坊,如茶艺交流会、本地作家的读书会等,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只有通过整合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季节特色,文创市集才可以摆脱“只能买买买”这个标签,成为一个文化交流和体验的平台,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城市体验。这些市集也能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文化传承与公平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张磊 文 记者 丁以婕 摄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