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塘合作” 携手圆梦——钱塘区对口支援理塘县三周年走笔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禾然尼巴村,这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高原村落,距离理塘县城20公里,全村牦牛存栏量高达2.1万头。30岁的村民昂翁降措,小时候就是一名放牛娃,不过最近两年,很多村民把牦牛交给“牦牛银行”寄养,抽身来干其他事,“有些康巴汉子,还受邀去成都太古里拍抖音、做网红呢!”
改变村民生活的“牦牛银行”,指的就是浙江对口援建的牦牛园区项目。2021年,杭州市钱塘区对口支援甘孜州理塘县,从“牵手”到“携手”,三年间两地聚焦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擦亮“塘塘合作”金名片,书写了一曲跨越山海的合作交响曲。
产业振兴
全力贡献“塘塘合作”力量
高原“黑珍珠”,说的就是理塘牦牛。作为四川省草原畜牧业重点县,理塘全县牦牛存栏23万余头。但由于养殖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理塘牦牛产业发展存在见效慢、出栏难等发展难题。“为破解牦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我们入驻理塘后,把牦牛全产业链的打造作为产业援川、牧民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发挥对口支援优势,补齐短板。”钱塘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队长、理塘县委常委、挂职副县长叶小明表示。
在“塘塘合作”的推动下,三年来,我省在浙江·杭州钱塘对口援建牦牛园区项目投入援建资金4200余万元,用于建设牛舍、牧草基地、精饲料库等设施,实现牦牛短期育肥、饲草生产、免疫接种等“六统一”养殖模式。去年,“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项目获得了联合国全球减贫优秀案例。
现代养殖手段的引进,让牧民们脱离了日复一日的体力劳作,也让牦牛们摆脱了“掉秤烦恼”:每头牦牛日均增重0.6至0.75公斤,经过6个月短期育肥,体重达200公斤后就可以出栏,比传统的养殖周期缩短了两年,也让当地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在最近召开的禾然尼巴村2023年度村级合作社分红大会上,1600多位村民共计领到分红资金39.12万元。“这里面,包括了我们入股牦牛养殖合作社的股金分红,还有土地流转费等,我们家就拿到了7000多元呢!”昂翁降措说。
民族团结
真心绘就“塘塘合作”图景
知道钱塘区对口支援工作队要来做客,卓玛早早地等在家门口。
她视力残疾一级,她家也是“塘塘合作”的结对家庭。
在多次走访后,叶小明和乡干部帮助她把家里的几亩地开垦成了“良田”,去年收获了500公斤青稞,足够卓玛家吃一年多。
促进民族团结始终是“塘塘合作”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高寒缺氧、地广人稀、贫困落后,曾是上木拉乡的真实写照。不过,去年这里却开出了全国首朵以养殖难著称的藏红花。
藏红花经济效益极佳,曾有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种一亩藏红花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从去年开始,藏红花成为“塘塘合作”推进富民强县的突破口,“塘塘候鸟专家”、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理事长沈立荣也因此来到理塘。“为了将藏红花引入理塘,我们来到杭州最早的藏红花推广试验地三都镇,寻访三位老前辈,请教藏红花栽培技术。”沈立荣说,专家们还先后两次赶赴高原,捐赠藏红花种球茎和栽培加工设备,最终让这朵“小红花”绽放在雪域高原。
据统计,三年来已有120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塘塘合作”,其中26家企业、3个社会组织与理塘22个乡镇的22个村结对,15名企业家或协会负责人担任“名誉村长”“塘塘候鸟专家”,画出民族团结和“汉藏一家亲”的最大同心圆。
民生账本
深深烙下“塘塘合作”印记
“我想考中央民族大学。”这是14岁的降央拉姆的梦想。
去年9月,这个藏族女孩第一次来到位于甲洼镇俄曲村的新学校。漂亮的建筑,齐全的设施设备,都让她眼前一亮:“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学校!”
这所“漂亮学校”,就是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学校里还有一座被命名为“钱塘楼”的建筑,这是老师和学生们的食堂。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在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项目投入对口援建资金6400余万元,用于建设食堂、浴室、师生宿舍等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
在理塘县医疗集中园区工地现场,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在“塘塘合作”协调下,甘孜州康南(理塘)中心血库、理塘县肺结核病防治集中攻坚等一系列浙江对口援建项目已完成建设,进一步提升理塘县乃至康南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登上东山之顶,焕然一新、充满活力的理塘县城一览无余。再过一个月,当来自格聂神山的高原之风吹起五色经幡,绿意渐浓的“天空之城”又将迎来新一批“塘塘合作”对口支援干部的到来,“塘塘合作”的温暖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