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种出泼天流量!董毓民:助推“种地吧”项目 成为中国文创“最强音”

2024-06-12 15:10:02

近日,第二届《种地吧》麦田音乐会在三墩镇的田野间举行。

音乐会期间,云深处机器狗、VVC防晒衣、大漆工艺、糖吞蛋、芝麻汤团等14项产自西湖区的产品、技艺、美食上线展示售卖,实现销售收入53万元,西湖区跟着“出圈”了。

前不久,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一行赴三墩镇华联村千萍湖区域,专题调研“种地吧”项目,实地查看“种地吧”有机蔬菜大棚、共富商店、少年之家等地。

董毓民指出,《种地吧》是展示中国农业力量和新时期青年形象的载体和舞台,下阶段,要与镇村融合,用节目流量反哺镇村农业、产业发展。要加快开展周边环境提升工作,助推“种地吧”项目成为中国文创“最强音”。

西湖区打开的这个“新文创模式”,把农耕文化“玩出”了新内容、新花样,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三墩镇后陡门,也因为大型劳作纪实综艺《种地吧》的录制,跟着火了。这不仅是一档综艺节目的录制,更是西湖区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共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西湖经验”是否值得借鉴?

《种地吧》为何落地三墩镇?

2022年初,《种地吧》综艺录制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去哪找一块理想中的良田?

节目组曾赴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地考察,并把北京周边130个农场跑了个遍,最终选择了杭州三墩镇。这里的原生态乡村风貌和土地条件,精准匹配了节目组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花的需求。

《种地吧》花了7-8个月的时间做前期准备,录制时长超过半年,最终成片50期。这个体量的综艺,并不常见。

排水、播种、施肥、收割……区别于其他综艺,《种地吧》以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为叙事逻辑,将镜头对准了最质朴的农田与最真实的劳动。

山联村后陡门小组58号,8块整齐的稻田、几块零碎的荒地组成了142.8亩耕地,东临河道,北止花木林。连片的农田边上筑起农舍,推开门就能见到土地。

真实的记录,让影像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种地吧》开辟了一条农耕题材综艺赛道, 让10位少年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展现劳动之美,也绘写出了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崭新面貌。

《种地吧》为西湖区带来了什么?

在《种地吧》的镜头下,西湖区三墩镇丰富的农耕文化得以生动展现。

截至3月底,微博主话题“种地吧”阅读量至50.5亿。与此同时,节目带来的流量效应,正在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方面,三墩镇依托节目热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体验活动,实现了从单一农业向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转变。

2023年5月,在西湖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十个勤天·种地星球”项目发布,以《种地吧》为契机,在三墩镇建设一个农文旅融合的体验基地,总投资3.8亿元。

体验基地将通过建设高新农业示范基地、特色非遗主题民宿、高端农业品牌田野直播间等农文旅生活空间,打造长三角农业主题家庭亲子互动游新地标。

三墩镇还梳理出了18项农产品、民俗、文化、企业资源清单,供节目组挑选、合作,促成10位少年参与到立夏饭制作、划龙舟比赛等民俗活动中,促进节目与镇村有机融合。

另一方面,随着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增强了西湖区农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辟了新的空间。

《种地吧》的落地,直接带动了三墩镇后陡门的乡村旅游热潮。节目拍摄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粉丝和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节目中的种植乐趣,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

因《种地吧》而出圈的IP——“十个勤天”,也推动着西湖区的相关农副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邵婷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