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培养8万余名“共富带头人”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赋能乡村振兴

2024-07-04 14:24:21

一条“金龙”,一条“金龙鱼”,通体均泛着竹篾的金黄色,陈列在萧山区河上镇伟民村的非遗馆内。两件作品的竹用量都在500公斤以上,精美的竹编技艺不禁让人感叹民间艺术的瑰丽。

这两件作品均出自当地村民洪成松的手,今年77岁的洪成松做了一辈子竹制品。从谋“生”到谋“艺”,洪成松几年前是不曾想到的,但在伟民村“共富带头人”朱盈剑心里,这条路清晰可见。

朱盈剑是浙江开放大学本科在读的学生,也是该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的优秀代表。像朱盈剑这样的村干部,浙江开放大学仅2023年就招收了7300余人,占当年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总人数的43.32%。

洪成松在朱盈剑的建议下找到了新的竹艺赛道,浙江的农村正在众多“朱盈剑”的带领下一日一新,迸发出蓬勃的新生力量。

变“生计”为“生机”

竹篮、竹席、竹篓、竹匾……凡经洪成松之手的竹制品精美实用。在2020年以前,尽管这位老手艺人对自己的技艺十分自信,但几十年的谋生经历让他日渐迷茫,生意已是“门可罗雀”。2020年,他向村党总支书记朱盈剑求助:有手艺没生意,以后的路怎么走?

朱盈剑在发动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向洪成松购买了200个竹篮后发现,这不仅是商品,更是艺术。“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传统的好东西应该被继承和发扬,并找到新的机遇。”朱盈剑说。

在朱盈剑的建议下,洪成松开始创作竹制艺术品。与此同时,朱盈剑为这一老技艺申报市级非遗做准备。

这条“金龙”对洪成松而言既是自身技艺的明证,也是探索市场的试金石。选择“金龙”是因为“河上龙灯胜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约花了3个月的时间,用完3000多条竹篾,洪成松把“金龙”做了出来。看到成品的那一刻,朱盈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

2021年,洪成松收到一家大型酒店的订单,制作了一条更大的“金龙”展示在酒店大厅,成品售价6.5万元。次年,洪成松创作了“金龙鱼”,目前已卖出2条,共售得5万元。而这几日,“河上竹编技艺”市级非遗的申报材料也已准备就绪。

一条“金龙”不仅为洪成松的事业赢得了“生机”,更唤醒了乡村非遗的文化基因。伟民村利用当地“老屋”“老铺”等资源,先后开出河上西山红石雕非遗馆、河上傅氏橘红糕非遗工坊、徐同泰百年官酱园……曾经一门门的“生计”纷纷华丽转身,乡村共富的文化基因在伟民村蓬勃生长。

“群雁效应”引领乡村振兴

2020年,乡贤朱盈剑当选为伟民村党总支书记。这几年,伟民村办起了老年食堂、幼托中心;组建了志愿者团体;开设了物业公司,在降低村集体管理成本的基础上,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与朱盈剑一样的“共富带头人”构成了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生力量,“群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村干部不仅是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动力引擎,能影响一大批,带动一大片。”浙江开放大学副校长顾蓓熙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提升作为农村“共富带头人”的村干部的工作能力,浙江开放大学依托办学优势和系统优势,近几年在全省开放大学体系中实施乡村振兴领雁人才培养计划,依托的正是实施了20年的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2004年,浙江开放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7年,全面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经过20年的探索,逐渐构建起“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农民为中心、以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浙江开放大学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超12万人,其中8万余人顺利毕业,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和省市劳模、省担当作为好支书等典型代表。如丽水市缙云县联丰村党总支书记楼干强,在2023年6月作为中国唯一村支书代表出席第十七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分享中国农村的蝶变故事,为世界促进减贫与乡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雀屏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