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探索土遗址保护“良渚案例”!全国首个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揭牌启用
良渚遗址是典型的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长期面临着潮湿环境引起的土体结构破坏、苔藓微生物病害、遗址渗水掏蚀等世界性难题和挑战。如何在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既能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又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展示利用?
7月8日,全国首个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业实验室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揭牌启用。该实验室旨在持续探索安全有效的土遗址保护技术方案,努力为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提供“良渚案例”。
据了解,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7个分室组成:一楼为土遗址建造工艺实验室、土遗址修复实验室,二楼为模型模拟实验室,三楼为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实验室同时还拥有标本室、会议室、专家研究室等多个配套空间。实验室具有先进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环境,还有诸多大型仪器设备。
“一直以来,良渚遗址管委会都非常重视土遗址保护工程。今天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的启用,让我们看到了良渚人解决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问题的决心和努力。”浙江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原所长、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张秉坚教授表示,“同时,这也有‘筑巢引凤’的作用。后续我们也会邀请有能力的高校来良渚开展多学科、持久性的联合攻关,一同进行潮湿土遗址的保护研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遗址保护的专业性,现场还成立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学术委员会,并与浙江大学、河海大学签订了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合作,既代表着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分中心进入实体化运作,也为良渚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工作进一步整合各个科研院校的专业资源开辟了新的渠道。
“今天是我们土遗址保护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良渚将依托东南分中心、联合实验室、监测保护研究基地等重要平台,积极开展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基础理论深化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有装备研制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工作,为土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