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激活力 守正创新求突破 余杭高质量发展有“法宝”

2024-07-16 10:39:24

改革,是时代的强音,让发展更有活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将改革创新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整体谋划、统筹推进、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思路布局,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绘就出一幅全面深化改革的余杭蓝图。

站在新的起点上,余杭改革不停顿、创新不止步,继续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撬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细。

2023年,余杭实现GDP

2936亿元,同比增长8.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98.5亿元,同比增长11.9%。今年,余杭还获评全省首批综合考核先进区县,连续7年获评杭州市综合考核区(县市)第一,实现了高基数上的全面发展。

创新生态制胜未来

时间不语,却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

从一个农业大县到“浙江经济第一大区”,在这条奋进的征途中,余杭高举创新这一制胜“法宝”,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级,加速创新资源集聚,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

以文一西路为轴线,余杭不仅汇集了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四大实验室,还有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超重力场、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坐落在此。

依托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今年,余杭启动“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建设,利用之江实验室在智能计算领域算力、模型、数据的核心优势,计划打造一个“创新平台+孵化器+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圈,加速全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不仅如此,余杭还瞄准“中国飞谷”,开始布局万亿级低空经济发展格局。为此,余杭发布“低空经济18条”,致力于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证。“到2027年,余杭要集聚低空经济领域优质企业150家以上,实现低空经济产业规模300亿元;开通无人机航线200条以上,成为全国无人机起降布点最密集的城区之一。”余杭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良好高效的创新生态,让余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日前,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公布2023年度“科技创新鼎”名单,杭州市余杭区再次被授予“科技创新鼎”,这也是余杭连续四年夺鼎。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余杭继续抢抓机遇,踏浪逐“新”,让创新之火在余杭热烈燃烧,不断为全区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服务加薪助燃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让创新这团火在余杭能够生生不息,必然要引入人才之薪。

选岗位、刷脸、投简历……利用杭州西站大厅内的“1号求职机”,求职者小陈仅仅花费15秒时间,就完成了简历投递。与此同时,一码快速安检、一站集成服务、一礼乐享旅途等服务,让他直呼:“太靠谱了!”

“我们希望以‘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扎根余杭。”余杭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余杭深入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打响“海创未来”人才品牌,加快构建具有余杭辨识度的创新人才招引寻聘机制,做优做强创新人才蓄水池。

一方面,余杭出台并优化人才政策“黄金20条”政策,向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抛出“橄榄枝”。该政策从人才引育到项目扶持,从青年人才到顶尖人才、紧缺人才,从人才个人到用人单位奖补,全面调动引才链上每个主体的积极性。

今年6月份,由省科协、城西科创大走廊、余杭区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科学企业家创新园”正式启用,可为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融合发展提供优质空间,推动余杭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集群发展。

另一方面,余杭聚焦国际高精尖人才,提升人才服务国际化水平。依托“余杭人才码”、迭代“余才e算”和“余才e点”等工具,余杭积极落实海外人才签证、工作、居留等保障措施,为高层次外籍专家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未来,余杭还要通过举办中欧青年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海创未来”人才大会、良渚实验室“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重大赛会活动,为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到年底,余杭计划新增博士学历及以上领军人才200名,35周岁以下硕士人才2000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要突破45万。

增值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28万余家市场经营主体、27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万人才资源……企业和人才“用脚投票”,不断向余杭集聚。

在这过程中,余杭稳稳牵住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这个牛鼻子,早早定下目标:打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营商环境升级版,以全过程减负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以全流程优化助力项目落地“加码提速”,以全要素保障提供创新创业“阳光雨露”,以全方位创新聚焦企业需求“靶向服务”。

就在去年,余杭开始了一个“大动作”,正式启用杭州首个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中心一平台”,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

其中,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针对企业的高频需求,聚焦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开放、数据等八大领域,构建增值服务专区,同时探索推出“知识产权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金融”“青年来余”“人才有为”“灵活就业”等多个增值服务场景,链接500多家第三方市场服务机构资源,形成特色增值服务事项184项,为企业解决各类需求。

“余省心”企业(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则集成行政审批、政策兑现、诉求处置、融资贷款等1000多项涉企服务,“一站式”回应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服务事项。

依托“一中心一平台”,余杭的政务服务正从“便捷”逐步向“增值”全面转型升级。

“区内企业在加速成长阶段面临各种‘急难愁盼’,我们的政务增值化改革要强化多跨协同,打通部门之间、部门与市场资源之间的壁垒。从以往的‘单兵作战’转变为现在的‘联合作战’,能更系统有效地为企业破解难题。”余杭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比如,针对企业外贸出口难的问题,余杭商务、经信、司法、市监、税务等部门联动推出“余商出海”增值服务包,从开拓市场、合规指导、降本增效等多个方面,帮助企业“省心出海”,助力企业“乘风破浪”。企业遇到项目回款纠纷,余杭企服中心联合区司法局、法律服务专区进驻律师,为企业逐一进行调解,收回款项。

数智赋能大区善治

一手抓营商环境,一手抓社会治理。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大区,余杭的数智治理之路当然也不落下。近年来,余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数智赋能社会治理,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一步步向“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加速跃变。

“谢谢你们耐心帮助我们调解矛盾纠纷。”就在日前,仓前街道太炎社区通过“余智护杭”基层智治应用收到一条关于居民纠纷的紧急消息。工作人员电话了解情况后,便立即赶赴现场,并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调解。最终,矛盾得以化解,双方和好如初。

这样的案例在余杭不胜枚举。走进余杭区数智治理中心,大屏上“余智护杭”应用全景展示着全区概况,包括人口、房屋、企业、地图、摄像头点位、实时发生事件等。当发生矛盾纠纷时,数智治理中心作为指挥核心,能够迅速调动全区各类资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精准地解决,为全区社会平安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智治理保障。

与此同时,余杭还以民生服务一个平台通办为目标,在“浙里办”余杭城市频道统一提供政务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综合性民生服务统一入口“看余杭”平台。该平台汇聚了与余杭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公共、社会等80余项民生服务事项,全面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群众门户。自今年4月上线后,“看余杭”平台已累计服务超9.5万人次,实现民生服务只进“一平台”、只上“一张网”。

未来,余杭区将继续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持续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来推进矛盾调解,完善社会治理、数智治理,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出余杭贡献。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段国莎 谭琴 仝凡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