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推动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 小切口聚焦“为人才服务的人才”

2024-07-25 08:57:15

制图 焦俊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高新区(滨江),从迭代升级“5050计划”人才政策到搭建“杭帮彩·滨才荟”人才服务体系,始终把服务人才发展、支持人才成长作为重要任务,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人才支撑。

眼下,一场为人才发展的改革接力赛正在进行。记者从高新区(滨江)党委人才办获悉,近期在现有人才认定目录基础上,赛会赛事、国际传播、国际猎头、知识产权、高端文旅等“紧需急缺”现代高端服务业人才和制造业人才也将纳入区级人才认定目录。这也意味着,高新区(滨江)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正全速推进。

改革案例

人才分类认定“全过程提速” 聚焦“为人才服务的人才”

创新为矛,专利为盾,专利一手联结研发,一手紧握市场。专利代理师蒋豹是“藏”在专利背后的人。今年33岁的他,主要从事机电领域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代理,已经帮助大华、吉利、苏泊尔等多家企业完成了数百项专利申请和授权。

“接触先进技术,保护技术,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蒋豹说,知识产权人才是帮助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名“中间人”,既要有工科、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也要了解市场和产业布局相关的知识。“不过,虽然也是创新链条上的工作者,但真正了解的人却不多。”他说,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人才评定,自己都感觉“哪一边都靠不着”。

不光是人才自身,就企业管理者而言也有着引才的烦恼。在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才杰看来,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评定某种程度代表着社会主流的认可度,但是“多头不靠”确实也很难让人才对行业产生认同感。

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该区科技创新企业国际化发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跃的区域属性,也亟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高端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人才支撑。通过调研和走访,高新区(滨江)多个部门梳理了企业和人才的迫切需求,将改革聚焦在像知识产权人才一样的这些“为人才服务的人才”身上。今年2月,高新区(滨江)印发《杭州高新区(滨江)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围绕市场业绩突出、产业发展急需、社会贡献较大等人才评价标准进行人才底数摸排,并根据摸排情况进行分类,将现代高端服务业、制造业等人才纳入区级人才认定目录。高新区(滨江)党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举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管理人才、知识产权人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引智猎手,甚至是各类体育竞赛项目裁判员等人才,都将是新经济新社会新业态领军人才、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纳入区级人才分类认定目录的人才,通过评定后将享受住房、教育、出行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不仅如此,高新区(滨江)还在提高区级人才分类认定效率方面进行“全过程提速”,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提高人才获得感。据高新区(滨江)党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分类认定将对初审审核、线下核验、公开联审、预批准、备案等环节明确操作时间,比如在授权认定环节,行业主管部门上传人才资料和相关资料限时8个工作日,人才办备案限时2个工作日等。

改革路径

坚持人才链引领创新驱动 打造人才心向往之的“青”爱的城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年来,高新区(滨江)创新科技人才“育聚励铸爱”机制,涵养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已经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产业快发展”的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道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近48万人,市级高层次人才总量约2.3万人。近三年来,每年引进35岁以下青年人才数量超6.8万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为33.5岁的高新区(滨江)已经成为一座年轻而又青春的城区。

如何将高新区(滨江)打造成青年人才心向往之的“青”爱的城,该区坚持人才链引领创新驱动,以改革动能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在育才、聚才方面,该区建立“天堂硅谷人才”分类认定目录体系,不断完善基础研究的科学价值、技术开发的实际贡献的“双轨并行”人才评价机制,为人才成长全周期保驾护航;推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大平台聚才引才,同时实施“才链全球”计划,创新“人才战略伙伴专家公推制”,全面拓宽引才渠道。

在激励人才方面,该区围绕核心产业集群,做好自主培育重点人才工程,迭代“5050计划”,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激励人才创新的核心要素,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每年提供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知识产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滨江)还在服务人才过程中迭代形成了“杭帮彩·滨才荟”体系,推进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比如,该区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专窗为核心,牵引江北科技园等两个“人才·企业服务站”,实现人才、企业诉求“多个末梢触达”“一个口子集成”;上线“‘滨好办’人才·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开设“滨才荟·人才服务专区”,提供“人才引育、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生活”全方位服务。同时,根据人才需求,不断更新迭代服务内容,近期新上线“城市交友”联谊增值服务入口,让青年人才在高新区(滨江)找到自己的“朋友圈”。

此外,该区还梳理了4大类46项增值服务,打造人才“一件事”开放场景,结合城区特色为各类人才提供各类衍生服务、个性化服务,增值服务高效落地。

专家点评

打通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对区域发展而言,比起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未来人才发展更应该落在自主培育上,这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出的信号。”杭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范海霞在调研中发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科技成果与市场之间还有距离。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这些为科技创新服务的人才至关重要。在她看来,高新区(滨江)关注到了这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间人”,对人才分类评定扩面,这个导向符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部署。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滨江微融圈 肖鳕桐 涂心如 贺之晏 王诗婷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