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终获“大禹鼎”大满贯 萧山何以“鼎鼎有名”

2024-08-22 09:17:47

今年的萧山,可谓“鼎鼎有名”。

继5月二度蝉联全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天工鼎”后,日前,萧山又拿下全省治水的最高荣誉“大禹鼎”金鼎。从2017年首捧“大禹鼎”至今,萧山已收获7座“大禹鼎”,并把“大禹鼎”从铜色变成银色,再到金色,成为全市首批获得“大禹鼎”大满贯的区县之一。

水,是萧山最鲜明的地域特征。波澜壮阔的钱塘江滚滚而来,浦阳江穿越南片大地,浙东运河横贯东西,西小江逶迤东南,从干流到支流再到河沟溪流,各种形态的水,构成了萧山地理版图中的“大动脉”与“毛细血管”。

从“战略”到“笃行”,萧山持续迭代治水路径,实现了由“水净”到“水清”再到“水美”的蝶变,走出了一条治水、兴城、惠民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治水 标本兼治

微风拂过运河水面,两岸绿化景观郁郁葱葱,这是浙东运河衙前段官河的夏日风景。你也许很难想象,在“五水共治”之前,这里曾是杭州两个省控劣V类断面之一。

随着官河的航运功能逐渐衰退,沿岸兴起了纺织、印染等传统企业。多年的粗放型发展,给官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治水的仗怎么打?彼时,官河打响了萧山区剿劣第一枪。通过拆除违建、提升两岸绿化景观带、截污纳管等方式,渐渐地恢复了江南水系该有的秀色与美貌,如今告别黑臭的官河焕发新活力,展现着古韵之美。

作为河网水系大区、传统产业大区,萧山曾是浙江省剿劣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以沿河拆违为突破口,萧山打出清拆沿河15米违建、清淤泥、清排放口、配清水(“三清一配”)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2017年,萧山首次夺得“大禹鼎”。

比夺“鼎”更难的,是守“鼎”和升“鼎”。按照规定,累计三年获得“大禹鼎”可授予“大禹鼎”银鼎,累计三年获得“大禹鼎”银鼎可授予“大禹鼎”金鼎。这也意味着,治水既要“当下抓”,更要“长久治”。

随着全省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向水而兴的萧山将治水工作从“治标”转向“治本”,将水体治理与岸上治理同步,坚持水岸同治、标本兼治,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提供了更多萧山样本和首创经验。

——从源头寻找突破口。萧山连续三年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列入美丽萧山建设十大攻坚战和民生实事项目,并牵头制定发布了《城镇“污水零直排区”运行维护管理规范》《“农村污水零直排村”设施运维管理规范》等省级团体标准。

——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萧山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30亿元,完成19个镇街348个行政村的治理工作,受益农户数达17.45万户,乡村整体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污水治理的萧山解法成为“萧山经验”。

——探路全域“数字治水”新模式。萧山搭建了全市领先“1+2+5+N”智慧治水信息平台,实现全区镇级以上河道以及水系、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一图展现”。

——积极推动完善“五水共治”的共建共享。萧山相继与柯桥区、滨江区、诸暨市分别签订西小江、北塘河、浦阳江合作框架协议,不断扩大“流域共治”的“朋友圈”。

萧山治水的故事,也从单一治水向水优水美转变。

兴城 转型跃升

纵横的水系如同一座城市的血脉,承载着萧山的文化底蕴,也守望着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今年7月,钱江世纪城“桥上市集”在杭州奥体中心三号桥精彩上演。桥上,各类市集摊档点燃了杭城的夏夜消费激情;桥下,一条条蜿蜒的河流镶嵌其中,皆是独属于城市的韧性与生命力。为筹备亚运,萧山对利民河、东风河、后解放河、先锋河、前解放河、中央水轴、五堡直河等七条河道,开展全域河道清淤、污水排放口溯源纳管、智慧河道实时监测系统等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让这一亚运生态景观成为了杭州的城市封面。

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在后治水时代,萧山聚焦水生态价值向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转化,探索水生态价值创新转化的实践路径。

视线往南,悠悠大运河,由西兴逶迤向东经北干、城厢、新塘、衙前等地后出萧山而至绍兴。古时,这里官船来往频繁,两岸商贾云集;如今,这里汇聚着多个美丽单元,让浙东运河成为萧山一条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美丽中轴”。从东面的衙前-瓜沥“航坞听梵·临空家园”县域风貌样板区,到西面的“魅力北山·韵味老城”传统风貌样板区,以蝶变的“原点”东巢艺术公园为圆心,西湘里、萧然山街、东岳庙文化公园等聚势发力,运河两岸正形成一股“人文经济”新势力。

在萧山南部乡村,得益于美丽河湖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大批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科技创新等新业态在萧山“拥河”生长,河湖资源切实转化为城乡发展、惠民富民的经济优势,成为助推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永兴河是蜿蜒在戴村-河上-楼塔三镇的“绿丝带” 。近年来,萧山区启动永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萧山“八大百亿”重大水利项目之一。项目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改善、休闲旅游等综合利用。如今,由永兴河串联的“永兴枕梦·萧南花园”县域风貌样板区凸显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优势,以激活县域美丽经济为落脚点,探索“亮带动点、串珠成链、接线成环、聚环成网”城乡共同富裕新路径。

区域内的河上镇三联村还建起了萧山首个水上漂流,以“村企共建”形式激起“富民浪花”。一泓碧水催生亲水经济,源头活水“涌金淌银”富民兴城。目前,萧山衙前、楼塔、戴村、所前、湘湖等镇街都已经陆续开展亲水产业,逐渐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

得益于多年治水的持续推进,萧山的“美丽家底”日益丰厚——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7条、市级美丽河湖26条、水美乡镇7个、乐水小镇5个、水美乡村47个。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流域内产业含“绿”量,为转型发展注入更多“绿”意。

惠民 共建共享

从大江大河到小微水体,流动着的不仅是清澈之水,也是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与热忱。

早在20年前,萧山就立志“还湖于民”,开启湘湖保护与开发工程。20年来,累计在湘湖投入数百亿元资金,实现了从复湖、建湖到成湖的破茧成蝶。如今,徜徉湖畔,行吟山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变化中,进入更多萧山人的生活。

当年“还湖于民”的理念也在萧山的治水实践中不断延伸,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和更多的参与守住生态底色。

这当中,除了大江大河,河湖水系的“毛细血管”,“家门口”的小微水体同样是萧山的治水重点。进化镇欢潭村,对岳园湖实施水下森林综合整治工程,形成自我循环、自我平衡的水体环境;在浦阳镇灵山村,整治一新后的杨树池水域面积约20亩,与美丽乡村连成了一幅“河湖相通、池塘相连、田水相润、水景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画卷。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萧山积极推动“五水共治”的同时,也带动更多人身体力行,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

在瓜沥镇大义村,面积约80公顷的雁荡湿地绿树成荫、草木茂盛、鹭鸟群飞。汪爱来父女俩自发守护,让雁荡湿地变成了树繁林茂、处处闻鸟鸣的鸟类栖息地。

随着治水工作不断深入,萧山区广泛挖掘民间力量参与爱河护河行动,更多的普通市民加入“民间河长”行列,围绕萧山区共护“碧水萧然”的目标,开展了清障清脏、打击非法捕捞,成为萧山治水工作中一股中坚力量。

回望萧山的“问鼎”之路,“水”到渠成背后是久久为功、锲而不舍的迭代跃升。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萧山治出了环境改善、水清岸美的新成效,治出了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新局面,治出了各方点赞、百姓满意的好口碑,不断上演新时代治水兴水的宏阔篇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金婷婷 张锦霞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