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以制度创新推动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
日前,临安区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一次会议,首次听取审议临安区政府所作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并对区政府和17家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单位开展满意度测评和监督整改,以制度创新推动临安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
临安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县(市),作为“一湖一江”的源头和浙西生态屏障,近年来,临安始终以高度的环保担当和行动自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战略,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厚植生态文明“家底”,为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落地杭州,彰显了临安作为。
过去一年,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设计、推进和完善,临安区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代表积极履职、探索创新,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同优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的考核评审机制。在全面参与林长制、天目山保护立法、执法督查、惠企服务等方面统筹发力,助推生态经济动能持续释放,临安山川大地颜值更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天更蓝 过去一年,临安累计整改裸土、工地扬尘问题1000余个,318家工业和汽修企业实施活性炭更换,换炭量577.5吨,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备630套,淘汰不达标排放柴油叉车、柴油汽车累计3330辆。临安天更蓝!
■地更净 这一年,临安全力推动耕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管控,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率94%,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91%。还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创建无废学校、无废工地、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50个。临安地更净!
■山更绿 这一年,临安区人大助力推动《天目山保护区条例》立法实施,推动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全省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全面参与林长制工作,牵头推动浙皖六区县(市)人大跨区域联动监督林长制工作。不光为天目山这座“物种基因库”筑就了新的生态屏障,为生物多样性营造更为优质的繁衍之所,必将促进临安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全生态”文明发展。
■水更清 这一年,临安累计排查处置治水问题点位6000余个。“污水零直排区”实施提质增效,创建“零直排小区”8个、“零直排镇街”7个,4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临安水更清!
■责更严 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河湖长”巡河及问题处置率、“林长”“三防一巡”执行率均达100%,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成立全省首个生态警务室。生态保护责任机制更健全。
■业更新 这一年,临安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协同推进节水、降碳、节能、减污,全速推进工业低碳化转型。单位GDP能耗下降4.2%,创成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14家,青山湖科技城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84.17%,R&D投入强度提高到3.78%,科创综合能力连续四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境更优 持续推进能源革新和“光伏入网”。清洁能源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达71.03%。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7.04%。全区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7.22万千瓦,光伏发电2.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7%。
■民更富 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乡村运营增点扩面。目前,共有28个运营团队进驻33个村庄开展乡村运营。他们各显其能,各展所长,将山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地变成了旅游目的地。2023年33个村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村民收入增加4665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10890万元。“千万工程”的“三美”愿景正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千万百姓的共富场景。
■品更佳 持续推动“生态经济化”。更多优质农产品被指定为“天目山宝”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带产业、产业助发展、发展促共富的发展之路渐行渐宽。2023年,“天目山宝”入选“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帮助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今年“天目山宝”旗下农产品销售有望突破3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出了新一轮改革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吹响新号角。下一步,临安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从严落实环保责任,着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深入营造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