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机器人产业成长正当时
当你下单一杯奶茶,敲开门的不是外卖员,而是机器人;当你用手机打车,来接你的网约车上没有司机,而是无人驾驶……
当下,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谁能摘取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谁就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作为“浙江省数字经济第一区”,余杭在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未来网络、集成电路、元宇宙、量子信息等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影响力,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行业基础。近日,余杭区举办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高地。
对余杭来说,发展“机器人+”产业正当其时。
布局“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
不需要记忆复杂的安全密码,也不需要在眼花缭乱的“菜单”中寻找入口,只需要说一句话就可以完成身份验证。
“把优雅交给用户,把繁杂留给算法。”这便是北京得意音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得意音通”)的声音鉴别说话人身份的技术。“区别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使用便捷,能防深度伪造,不涉及敏感特征信息,用户接受度更高。”得意音通创始人郑方说。
就在日前,郑方决定要在余杭建设得意音通的分公司。“我们预计会在两个月内完成注册入驻。”郑方说。届时,余杭将在“声纹+”X机器人领域增添一员“猛将”。
眼下,余杭正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总目标,坚持产业导向、圈链协同,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朝着百亿规模机器人产业生态目标奋力前行。在此前举行的余杭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与郑方一同前来,准备落户余杭的企业家还有10位。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日益完备的产业体系正是他们准备入驻的原因。
“我们将智能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产业项目纳入重点招引清单,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余杭支持辖区智能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如被评为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智能机器人制造业企业的,余杭会优先将其纳入工业用地供地范畴。
目前,余杭各领域集聚了一批技术过硬、知名度高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工业领域中,有申昊科技、蓝芯科技等;康复医疗领域中,有强脑科技、程天科技等;通用机器人大脑领域中,有鹿科技、灵汐类脑科技等,均为各自“赛道”上的杰出代表。这些企业也让余杭初步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此外,这22家企业中,有机器人相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以及首台(套)、首版次企业8家。
“到2027年,余杭要实现机器人全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不少于30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家,获首版次、首批次、首台(套)装备认定不少于20项,形成‘2352’余杭机器人产业品牌矩阵,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的核心力量。”余杭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健全产业链条的同时,如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余杭围绕“大脑+小脑+XX”布局,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5年内,该中心将建成一支由“两院院士”领军,总体规模约200人的高水平机器人专业化研发队伍,并通过创办一系列机器人主题高端赛事、技术论坛等活动,为余杭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协作机器人、工业移动机器人、高端机器视觉装备等创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工艺升级。而在余杭,机器人应用于制造业所带来的变化触手可及。
生产一台压缩机需要多久?
位于余杭区的杭州钱江制冷压缩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江制冷”)智能化车间内,一台多工位组合机床正在高效有序地生产压缩机机体。机械手臂快速、精准地将零部件拿进拿出。很快,传送带就送出了加工完成的机体,整个过程仅需3.5秒。
“我们以云计算、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集成全球领先的智能产线、物流仓储设备以及数字化系统,来实现生产制造效率的跃升。”钱江制冷相关负责人说。
在余杭,这样的智能制造场景已随处可见:炬华科技的“智慧大脑+数字车间”模式,让车间降本增效;南方泵业数字化车间对生产销售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产品出厂一次合格率达100%;厚达智能智慧共享中药房,让煎药实现全闭环、无人化……
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深入应用,是余杭全力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余杭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工业机器人深度融合,开发具有自主学习、自适应、自优化等功能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更好地满足复杂多变的工业生产需求。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赋能实体产业,今年年初,余杭发布了《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实施细则》,对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关键基础件等高端装备领域,给予财政扶持。“对产业内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项目,余杭会给予认定奖励和保险补偿。”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余杭已汇集未来工厂体系相关企业102家,打造了一支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梯队。其中,省级未来工厂企业1家、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6家,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为鼓励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余杭还成立了智能制造协会,邀请院士专家、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负责人以及高校、科研机构代表等,共同为企业数字化改造出谋划策。与此同时,余杭落地了全省唯一的未来工厂推广应用中心,建立起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档案,为企业打造未来工厂提供拿地规划、方案设计和实施、项目验收和认定等全流程服务。
赋能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不仅是智能制造领域,机器人的发展也深入到余杭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行业。
没有电线的连接,也不用头戴设备,用“意念”就能指挥机械。余杭区强脑科技研究生产的智能仿生手将科幻电影里的画面照进现实。
“我们的智能仿生手主要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有10个活动关节和6个驱动自由度,通过读取肌肉电信号和神经电信号,便可达到物理意义上的‘手随心动’,让失去手部功能的残障人士能够书写出苍劲有力的书法、演奏出美妙的旋律。”强脑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在去年的杭州亚残运会上,强脑科技研发生产的智能仿生手与仿生腿,在火炬传递中得到应用,随之也越来越“出圈”。
在余杭,与智能仿生手一样,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机器人,还有程天科技研发生产“外骨骼机器人”。穿上它,机器人便能够根据人体的特征进行适应,让失去腿部功能的残障人士“重新站立起来”,轻松缓慢行走。同时,公司相关产品还荣获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中国科技助残优秀案例、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等系列荣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开始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物医药领域,近年来,余杭立足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生命健康三大主要方向,聚焦脑机接口、血管(神经)介入、医用材料、手术机器人等细分赛道,打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生态,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针对高端医疗器械,我们加大项目招引、培育工作,持续打造源头创新的颠覆式医疗器械产品,开发出医学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医疗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在多个领域打破进口垄断。”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智能仿生手和外骨骼机器人,余杭还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的手术机器人企业。比如,键嘉医疗研发的国内首款全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可用于骨外科领域的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以及脊柱手术、创伤手术;邦杰星开创了术前内植入物精准规划、术中实时导航追踪、术后效果反馈的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唯精医疗完成多孔手术机器人、单孔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器械等产品线布局……映射出余杭在机器人产业和生命健康领域融合创新的喜人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余杭发布《余杭区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2027年)》,明确打造“1+3+6”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体系,该体系涵盖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3个关键领域,以及智能制造、文旅教娱、商贸物流、生活服务、医疗康养、城市建设与治理6大应用场景,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再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