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派” 是什么“派”?

2024-09-10 10:32:33

麟笔大书六月雨,蝉声静扫一天秋。

从盛夏到初秋,成为市级文化特派员已经两个多月,“文化特派员应该做些什么?”这个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也在一次次走街串巷、走访调研中捋清了脉络。

文化特派员是资源整合的“行动派”

文化特派员制度属于浙江在全国首创,是践行“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新实践探索,但细数这项创新,却有着深厚的智慧根源。

从科技特派员到文化特派员,变的是时代背景和任务要求,不变的是依靠专职人员、专业团队、专项投入,以上下对接、阵地前推、整合运作的方式,来解决特定领域中的实际发展问题。虽然派出的是“一员”,但链接的是派出单位的支持、平台的支撑、团队的协助。

自我结对凯旋街道景秀社区以来,单位各级领导先后三次带领我同社区和企业调研交流,每次都不忘叮嘱我要加强与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社会人才的沟通互动。“有需要的资源尽管说”,“娘家人”的定心丸简单却高效。打造园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点、开展文化金融政策宣讲会、筹备社区中秋文艺晚会……对照着手中排摸的“需求清单”和心中有数的“资源清单”,我所需要做的,只是一个积极的“行动派”。

文化特派员是力量聚合的“纵横派”

“高手在民间”,是我成为“文特派”后最大的感受。

属地文化企业人才交流会上,既有在影视、设计等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人士,也有在动漫、短视频等赛道崭露头角的“00后”新秀,大家就正在制定中的区级文化人才政策各抒己见,群策群力。

凯旋街道闹中取静的街巷里,既有古色古香的景新书画院,也有赶在潮头的国家短视频基地,大家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坚守初心、探索创新,通过一幅幅书画作品,一件件文化产品,在传承中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文化特派员深入社区、扎根基层,服务引导群众,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而广开渠道、筑巢引凤、集聚培育文化人才,则是撬动这项工作的杠杆。聚合各方力量,塑造一个互嵌的、有机的、健康的联动模式,共同挖掘文化根脉、解码文化基因、助力品牌传播、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将产业和人才的“流量”转化为“留量”。

文化特派员是数字赋能的“推进派”

近期,杭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出圈,也为我的文化特派员工作打开了新思路: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可以大大提升文化的创作力、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从而实现文化大众化,扩大文化消费面,推动文化产业化。

诚然,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为积蓄壮大这股力量,去年,国家短视频基地华智2号文化产业园正式落户凯旋街道。截至目前,园区已招引企业50余家,其中不少还是具有文化科技融合属性的“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他们有的通过3D技术锻造充满科技感的短视频,向世界展现杭州的靓丽风采和中国新一线城市的强劲发展动能;有的运用AIGC生成蕴含中国文化元素、优秀价值理念的微短剧,调动情感认同,破解流量密码;有的借助“数字人”宣传杭州人文景观,传递最新文旅资讯,成功开拓全球市场。

园区有关企业负责人在充满信心地向我介绍项目情况的同时,也反映了几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对文化产业政策不够了解,对行业趋势把握有待深化,对国际市场开拓更需深入。企业的难点,正应该是“文特派”服务的重点。

在后续工作开展中,我也将通过定期提供政策咨询、协助对接业务合作、携手建设推广平台等方式,将政策精神传达到企业,要素资源集聚到企业,奖励扶持落实到企业,切实推动在地数字文化企业加速发展,扎实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向奔“富”。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从播下种子到破土萌芽,最终蔚然成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两个多月前“应该做些什么”的思考,到当下“能够留下什么”的追问,未来两年,作为“文特派”的我们,期待的是能与种下的文化种子一同成长,当好“实干派”,争做“实力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