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叠翠”处处绿 “生态惠民”时时新 临安乡间看人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样本

2024-09-13 16:17:45

作为多年恪守“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保护与发展在临安得到了很好的调和与互促,相关数据可作佐证:

2013年至2023年的10年间,临安GDP由409.23亿元增加到686.4亿元,增加了67.7%;森林覆盖率由76.55%增加到82.64%,增加了6.1%。在这片绿意葱茏、碧水潺湲的森林城市里,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比肩并进、双向奔赴。

保护与发展“携手进”的背后,是临安历届党委政府始终谨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考察天目山时的殷殷嘱托,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的每个阶段,落小落细到每个基础单元。

今年以来,临安区人大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工作(简称“试点工作”)为契机,区与“三镇一街道”两级人大同步推进该项试点工作,这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小落细到基础单元”的“临安做法”。

通过区、镇街两级人大同步介入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大事项(简称“5+1”)的监督检查、听取报告、审议评价,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地开展,搭就了“天线”和“地线”。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四个试点镇街,通过“解剖麻雀”,看看该项试点工作在推动基层生态文明建设释放的动力和活力。

天目澄澈

说到生态文明,天目山无疑是临安最闪亮的名片,因为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好山好水育好物。天目山麓有“天目粮仓”,它是临安境内农作物连片种植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地方。每年到了夏秋时分,收割的小麦、油菜、玉米和水稻,会产生大量的秸秆。以往处理桔秆的传统做法是就地焚烧,归田成肥,但焚烧的烟尘会让蓝天失色。天目山镇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擘画“生态浙江”建设的重要调研地,明年又将迎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不管从人居舒适度还是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考量,秸秆的“无烟化”处置都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结合试点工作,天目山镇人大会同镇党委政府全力推动秸秆“无烟化”处置,联合杭州市供销社、浙江大学等单位打造农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中心,推动秸秆资源化、绿色循环利用。据了解,该中心今年5月建成投运以来,已累计收储处置秸秆约400吨,天目山及周边地区的“冒烟率”大幅下降。

秸秆处置中心的建设投用是临安区人大对27个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实施红、绿、蓝“三色”管理在天目上空折射出的一抹天目“蓝”。天目山镇人大主席徐云锋介绍,在区人大划定的“三色”指标中,天目山镇除了努力推动“红”“绿”色指标的在地化,重点关注具有镇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系”指标(即创新指标),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天目山镇的创新设计、开展和推进。除了秸秆处置中心项目,该镇还重点关注保护物种的生存状况,与天目山管理局合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像天目铁木,在天目山总共只有5株,而且都生长在天目村的房前屋后。为了保护好这5株‘地球独子’,我们对天目村天目铁木周边的生产生活、建设环境实施了严格管控,尽最大可能给天目铁木的生长营造安全、健康、良好的环境。”徐云锋说。

除此之外,该镇还结合人大代表履职,将生态文明建设“5+1”中的“1”(重点项目)锚定在“8050”的覆盖和提标、策划开展系列生态运动赛事、推动生态研学、开展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与天目山管理局联合开展林长制“三巡防”活动、做好“天目山保护条例”宣传贯彻、推进1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努力为即将到来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绽放更多的“天目绿”“天目蓝”。

碧水河桥

“天目蓝”的背后是“经济生态化”的用心呵护,河桥镇聚秀村的林麝繁育基地则是“生态经济化”的优秀案例。

由于市场对麝香需求的相对紧缺和国家对林麝人工繁育准入的“高门槛”,林麝养殖是一项经济效益较为可观的产业。“但林麝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挑剔’,不是哪里都可以养的。”聚秀村林麝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林麝繁育基地落户河桥,看中的正是河桥的绿水青山。基地规划存栏林麝1000头,年繁育幼麝1200头,预计年产值逾5000万元,将打造集科研、繁育、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现代化林麝繁育基地。

林麝项目的成功落地,是该镇着力推动试点工作结出的成果之一。河桥镇人大主席陈良介绍,今年以来,河桥镇人大积极抓住和放大“试点工作”优势,全力开展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出“天目有约·民主汇”“一月一例会”“一季一督查”“人大联络站+”等工作机制,推动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重点项目、进村入企,与选民、企业主及政府职能科室高频联络,及时发现、协调解决企业和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林麝基地在建设之初,曾一度遇到“落地难”的问题。在河桥镇人大的助力推动下,依托“天目有约·民主汇”“人大联络站+”等工作机制,项目方在聚秀村成功流转了300余亩村集体山林,打造林麝繁育基地。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河桥镇人大又“出面”请国土、环保、农林等部门帮助解决了一系列技术性、政策性问题。

据介绍,今年以来,结合“试点工作”,该镇区镇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尽责,强化视察监督和议事协商,与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紧密协同,与镇纪委联动监督,积极开展林长制、河长制工作评议,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优化生态保护机制、生态文化繁荣等方面“重点发力”,做好做优集镇风貌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增点扩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档升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万亩油茶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双促进”。

低碳“源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太湖源镇里畈水库中的那一泓碧波,就是青山给予临安城区数十万市民的最佳回馈。今年,里畈水库实施加高扩容工程,作为关系到数十万市民饮水问题的民生大事,水库加高工程自然成为太湖源镇推动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聚焦所在、点睛之笔。

临安区人大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有关负责人和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多次到库区调研,开展耕地、林地摸底调查,审核征迁补偿方案、库区移民安置方案及218省道改建方案,协助做好征地拆迁动员,并就工程建设提交代表建议,为项目的顺利动工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建议,确保水库扩容工程的如期开工、顺利推进。

水库扩容工程只是太湖源镇推进试点工作的6项报告重点事项之一。太湖源镇人大主席王建华介绍,为切实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惠民,该镇人大结合自身实际,圈定了生态文明建设19个重点评价指标,列出了里畈水库加高、低碳镇建设、高质量打造天目雷笋示范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生态经济提档升级等6项报告重点事项。用数字化改革理念,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准入制度集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环境问题全链条管理。

通过创优制度设计、创新“组合打法”,太湖源镇人大积极整合各方力量,搭建各方协同配合的工作平台,凝聚人大代表、专家学者、驻镇部门等三方力量,与行业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社会监督等“四督联动”,选配履职能力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大代表,全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有为推进,并通过“智慧人大”平台实时反馈项目建设进度,群策群力做好浪口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横徐村、南庄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动浪口和杨岭工业园区天然气入园。

天然气作为高热值和相对清洁的能源,在保障企业生产的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煤改气”之后,全镇工业企业煤炭消耗量较十三五末期下降10%,PM2.5年均浓度降至22.9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3%。太湖源天更蓝、地更净、水更绿、气更新。

“风轻”锦南

青山绿水,生态惠民。多年潜心厚植生态“家底”,“天目叠翠”的惠民场景在临安“处处有”“时时新”。

在临安南郊竹海摇曳的横岭之巅,新近开业的“森然之野”露营基地,让八方“篷友”们感慨在“五星级酒店待遇的帐篷里躺着欣赏日出日落”。

“森然之野”的建成启用,正是试点工作“点亮”锦南街道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精彩案例。自试点工作落地以来,锦南街道将横岭村落景区建设、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提升、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儿童友好环境打造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事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核心要务。

结合“森然之野”露营基地建设,锦南同步推进打造“风轻云岭”村落景区,将横岭村农民饮水提标工程建设和污水零直排村创建作为村落景区建设的重要基础配套。锦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董勇介绍,前几年,受益于“农民饮水工程”建设,横岭村的自来水总管早已建成待用。但由于通往各家各户的支管破损渗漏严重,导致新的供水系统一直未能通达到各户,遇到用水困难的时节,还需调度消防车送水上山。“今年,街道人大结合报告制度试点工作,加大对该项民生实事的监督,助力推动横岭村饮水管网升级换代。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筹措项目资金,力争早日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惠及横岭村360多户村民。”董勇说。

除了解决百姓饮水问题,锦南街道还着力巩固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先后开展城区污水零直排整治、入河排口排查整治、杨岱溪环境综合整治等。对街道21个终端水质超标等情况进行了排查跟踪整改,共排查出水质不达标终端3个,其他问题站点4个,排查整改各类水质环保问题130多个。同时,在农村地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和管网扩面。

生态经济方面,推动7个村签约成立产业共富联盟,引进乡村运营团队1家,新增培育民宿2家,新增引进露营基地1家,着力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动工业破“旧”立“新”、降耗减排。今年以来,已整治低效企业44家,盘活工业存量空间419亩,腾出用能2814吨标煤。推动“环保管家”进厂入企,对境内固废、排污重点行业开展排查,共排查企业70余家,查处8家企业,责令整改4家,立案1家。

这一年,锦南街道人大工委还不断创新完善各项生态制度。落实深化“林长制”“河长制”工作,推动街道39名林长、河长在森林抚育、松线虫病防治、河道巡查、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尽责尽力,极力呵护锦南的绿水青山。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管光前 许博闻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