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小镇有啥风情?逛了吃了玩了 发现这条路还挺有“钱”途
秋高气爽的时节,柿子果香,桂花飘香,交“香”呼应……在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天鹤路下车,步行进入皋城村风情小镇,眼前这条灰白的石板路更透亮了。
这条宽3.7米、长60米的步行路叫紫金路,见证了皋城村从落后到振兴的美丽蝶变,也承载了村民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待。
小别墅排成排 村民把公司办在家里
沿紫金路漫步直上,走一走、逛一逛,两边绿树成荫,掩映着鳞次栉比的三四层小洋房、小别墅,每家每户庭院整洁,一户一景,美不胜收。
近日,记者走进今年已73岁的郑盛根家中,他正拿着笤帚洒扫庭院。“平常就爱打扫卫生,老人家要多锻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雨季的时候,村子里好不容易有人骑着单车来玩,陷在泥泞里拔都拔不出来。那时候,城里的姑娘儿都不高兴嫁到这里。”回忆起村子从前的模样,郑盛根也不曾想到,如今的皋城村能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
“2001年,我们造了村里的第一幢两层小别墅,村里邻居条件也都慢慢好起来。之后,我们又把楼房的顶削掉,再增加了两层。” 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全村198幢房屋附房、围墙全部拆除后,皋城村像被皋亭山景区揽入怀中。2020年前后,村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逐渐将当年的落后村打造成为如今的示范村、网红村。
去年,郑盛根的儿子与合伙人共同创办的新能源公司也正式“入驻”家中,四层楼中的其中三层用于办公,办公区、会议室、茶水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考虑到我们年纪大了,他们还免费给我们安装了电梯。”郑盛根笑着说:“实实在在地看到家里、村里条件越来越好了。”
环境清幽舒适 务工者留下来当老板
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皋城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升温,许多村民纷纷投身于农家乐的经营中。距离风情小镇门口百米左右,有一家“林云山庄”农家乐。在这里,游客们能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感受淳朴的民风。
欧式古堡小洋房,融合喜庆的门头与“福”字门帘、大红灯笼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农家乐老板金绍平说,这家店他已经营了近十年。
2006年,金绍平从老家安徽来到杭州务工,“当时什么都做过,紫金路在整改的时候,都是我开着大车送的混凝土。”有一次,他和朋友在皋城村里的农家乐吃饭,被这里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的村庄景致和农家乐发展前景吸引,“想着打了十年的工,也积攒了一些积蓄,2015年,我开了这家农家乐。”
农家乐一干就是九年。每逢节假日,就有大量游客被吸引着前来“林云山庄”品尝农家美食。“像国庆假期比较忙的时候,我们请了两三个临时工来帮忙”,金绍平介绍本月的国庆“黄金周”,每天能接待20多桌的顾客,收入较为可观。
这几年,金绍平在杭州买房定居,成为了“新杭州人”。凭借着近十年稳定的后厨团队带来的“好口味”,回头客连连称赞的好口碑,金绍平收获了对经营农家乐用心又负责的好名声。“我们的店是要长久走下去的,一步一个脚印。我要保证我的菜每天是新鲜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
从2003年,党员家庭户带头在皋城村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到现在,全村已有30家农家乐,紫金路旁分布有6家农家乐。去年,全村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农家乐的营收达2800万元。
小礼堂乐融融 百余场活动有趣又丰富
在“林云山庄”对面,就是皋城村的文化礼堂,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
整个文化礼堂分为两层建筑,以“一堂一馆两展厅”为特色:一堂“道德大讲堂”,与远程教育接轨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演讲等主题活动,结合村民的实际需求配套提供“红色精神”文化套餐;一馆为“翰林书馆”,内设有图书区、阅览区、电子阅览区三大专用区域,有各类图书1000册以上;两展厅分别为“清廉居”展陈馆、“老兵之家”。文化礼堂还设有多个活动学习展示阵地如“初心堂”“金秋驿站”等,可同时接待900余群众开展文化学习娱乐活动。
“我们刚刚在礼堂里举办了‘村K’大赛,村里好多老人来报名参加的。平时村里大大小小的晚会活动都在这里开展,村民都很积极参与进来。”皋城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近几年,皋城村打造了红色研学文旅专线,去年共接待省内外参观学习团90场,“乡村游”人数超30万人次。持续推进“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等品牌活动落地生效,组织富有特色的文化礼仪庆祝活动15场,文化手工体验活动70场,各类培训及讲座10余场,全年共开展各类活动132场,参加活动人数2万余人次。
如今的皋城村,是游客们前往皋亭山景区必经的村庄,也是全国文明村、国家4A级景区景中村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紫金路是普通的步行路,也是一扇“共同富裕”的展示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