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经开区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11-04 09:55:54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年浙江省委召开的“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的制造业主平台,今年以来,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培养体系完善和干事能力提升,紧紧围绕建强“三支队伍”,推动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质增效,锻造出一支“讲政治、懂经济、知产业、会招商”的生力军。

开拓创新 叩响“智造之门”

今年前3季度,余杭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152.3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3.1亿元,同比增长12.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走进余杭经开区管委会,可以看到摆满的奖杯和证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企业优质培育服务园区、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示范单位、浙江省两业融合试点园区、浙江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浙江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沉甸甸的荣誉是对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肯定,也是创新创业精神在余杭经开区落地生根结出的丰硕果实。”余杭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8年。在废弃矿坑上,承载着余杭工业繁荣之志的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此启航。2018年12月,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今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开发区正式更名,步入以“余杭”为名的发展阶段,经济方位和地理位置进一步凸显。

仅仅十余年时间,这里从一个杭州传统农业镇发展为制造业主平台。同时,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也迅速组建起来。他们以创新的眼光审视产业发展趋势,“重仓”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叩响了先进制造业的“智造之门”。

如今的余杭经开区已成为智能制造产业的聚集地,逐步形成以南方泵业、土星动力等为引领的新装备产业集群,以华光新材、和顺科技等为引领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杭州比亚迪、吉利晶能微电子等为引领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处处澎湃着向上向新的发展动能。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想干、敢干、会干,余杭经开区正迎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余杭经开区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5家,规上工业企业118家,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50%。

敢为善为 争当高质量发展标兵

在余杭经开区亲清小驿一楼会议厅内,30余名青年干部代表正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增强余杭经开区经济活力。

整场座谈会持续了一个上午,紧紧围绕助企服务、上门招商、政策兑现等关键词。

“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用有效的助企服务来呵护。”余杭经开区产业发展处何佳敏有感而发。

今年10月,何佳敏通过产业链对接活动,得知辖区内专精特新企业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宽上下游资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迅速采取行动,主动寻找周边资源并尝试为辖区内企业牵线搭桥。10月18日下午,20余家余杭经开区专精特新企业走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何佳敏是余杭经开区众多年轻干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助企干部队伍的共同努力下,余杭经开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今年9月,余杭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28亿元,同比增长9.5%。

余杭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3年以来,余杭经开区已新聘高素质人才23人,他们多数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拥有经济、金融、法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背景。这些新成员的加入,既符合余杭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需要,也是干部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将为余杭经开区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招商引资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主引擎”,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余杭经开区专项招商组组长平晓阳坦言,从事招商工作后感受最深的就是招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招商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余杭经开区的基本情况,熟记各类惠企政策,还要有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和基础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研判。只有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招商工作,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据统计,今年来,余杭经开区招商干部赴北上广深等地广泛开展招商对接和考察。截至目前,已累计外出考察42次,拜访涉外企业74家,成功签约优质项目共38个,总投资超230亿元。

一个个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余杭经开区干部队伍实干担当的生动写照。他们深入一线,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企业服务、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不断增长才干能力、锻造真才实学,为余杭经开区发展贡献力量。

双向奔赴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余杭经开区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前不久,余杭经开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既提出了要锚定争创国家级,全力以赴打造与“浙江经济第一区”相匹配的经济开发区,也明确要“打造一支讲政治、懂经济、知产业、会招商的干部队伍”。

具体如何落实?“三个赋能工程”和“导师带徒”两项工作成为重要抓手。

“三个赋能工程”,即实施政治铸魂工程,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好政治监督,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实施本领提升工程,通过开展理论赋能、业务培训、打擂交流等活动,充实干部知识储备,增强业务能力;实施勤廉先锋工程,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隐患排查,健全“正向激励+容错免责+监督问责”机制,激励干部提高业务能力、比拼工作质量,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补齐年轻干部短板,个人努力是决定性因素,组织培养也至关重要。今年7月以来,余杭经开区创新开设了“领航经英”干部成长学院,为年轻干部职工搭建起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上台讲工作、晒成果、拼成绩,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与此同时,“导师带徒”的制度也已在余杭经开区传承延续多年。余杭经开区领导班子作为“导师”,负责为精心选拔出来的工作骨干、业务能手传道授业。

“导师”会根据人才特长、专业背景制定符合实际的“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在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余杭经开区。

此外,余杭经开区还通过“亲商助企服务效能提升八大行动”“赋能创优·破难争先”行动等,积极引导广大年轻干部职工在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余杭经开区助企服务的质量更上一层楼,也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就是制胜未来。眼下,在余杭经开区深化改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各项工作的推进上都能看到干部们奋进拼搏的身影。乘风破浪的新时期,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正以“今日长缨在手”的豪情,奋力谱写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杨旭晓 王婷宇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