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 追忆20多年前的“顶流”社区

2024-11-07 09:15:33

杭州亚运会举办前夕,姜小寅(站立者)在初心驿站为志愿者讲解亚运相关知识。 拱宸桥街道供图

10月下旬,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向市民朋友广发“英雄帖”,征集拱宸桥地区的老照片、老地图、老报纸、老物件,以及旧闻轶事和暖心故事。

活动开启后,不少热心市民踊跃“揭帖”,提供了各自手上与拱宸桥地区有关的各类“藏品”,有拱宸桥地区的老照片、国漫中有关拱宸桥的手稿等,当中有张蚕花园社区的老照片颇吸引眼球。

这是一张拍摄于2000年12月的老照片,蚕花园社区枫叶广场上,正在举办社区“迎新禧·共建美好家园”联欢会,民乐团队为居民带来精彩演奏,能看到专业的音控台,右上角还有居民站在自家窗户前欣赏演出。

记者联系上了提供照片的姜小寅——蚕花园社区首任党委书记、拱宸桥街道“运河大妈·拱宸大伯”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听她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有健身苑、两个广场 这里是当年的“顶流”社区

照片拍摄的当月,38岁的姜小寅从工作了十多年的杭丝联下岗,通过应聘进入了蚕花园社区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

“当时的蚕花园社区范围比现在要大多了,上塘路东西两侧都是,下辖永和坊、永宁坊、永兴坊、永安坊、永庆坊,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最早的回迁安置小区就在我们这儿。”姜小寅回忆,当时的蚕花园社区在硬件设施和生活配套方面,在拱墅是妥妥的“顶流”,“统一的黄色外立面、经过规划的小区绿化、画了线的路面停车位、专门停放非机动车的车棚……社区里还有健身苑。”

社区里有两个广场,这在20多年前也不多见。“一个是半圆的小广场,广场旁还有一个蚕花娘娘的雕塑;一个是枫叶广场,举办过很多文艺活动,给社区居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姜小寅表示,当时在广场上放露天电影,办社区联欢会、演唱会,活动非常多,附近瓜山等地的老百姓都会闻讯赶来。

回迁到蚕花园社区的,主要是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桥东片区的安置户。改造前的桥东片区,当时多里弄平房,还有不少浙麻、杭一棉等大厂宿舍,几十年房龄的老房子加上没有统一的规划,居民居住体验一般。即使这样,最开始还有部分安置户回迁积极性不高,虽然离拱宸桥头也不远,但在大家口中却是“周边都是田畈的农村地区”。

“等蚕花园社区真正建好后,看看这房子和配套,都不用太多动员,大家都抢着要回迁了,住进去那可是‘平房变洋房’了呢。”姜小寅笑着说。

社区“老大难”群众做主表决 这里有“红茶议事会”的雏形

老百姓住进去了,社区热闹起来了,姜小寅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当时的蚕花园社区正处在组建时期,居民遇到任何问题,想到的就是找居委会。“邻里纠纷、夫妻矛盾、环境卫生,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姜小寅说,当时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都是常态。

为了尽快上手,姜小寅找同事取经,学习他们日常处理各种纠纷琐事的办法,很多楼道长的家门也被她敲了个遍……

2002年7月,姜小寅担任蚕花园社区首任党委书记,彼时的蚕花园有不少下岗工人。为了尽可能帮大家解决就业问题,社区召开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姜小寅带头跑企业、跑商超,挖掘可能的用人岗位;社区开设了“服务一条街”,为下岗工人免费提供修自行车、理发、白铁加工等摊位,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的同时,又方便了周围群众的生活。

遇到公共厕所建在哪儿、业委会选举难推进等问题,姜小寅特别注重倾听各方意见,让大家都有发言权。“开听证会、协商会,把相关的人员都请到现场,各抒己见,再进行投票表决,社区的事情让群众自己做主。”

“现在想起来,当初这些做法还真有点如今拱墅区基层治理品牌‘红茶议事会’等工作机制的雏形,凭借这些工作方法,顺利化解了许多社区‘老大难’问题。”姜小寅这个“小巷总理”,一直做到2018年退休。

“现在去蚕花园,老邻居们看到了肯定会叫住我,一聊就是小半天。”在姜小寅心中,大家的这份热情是对自己曾经的工作最好的认可,“现在虽然退休了,我还是积极参与街道的志愿活动,蚕花园有需要,我依然随叫随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华炜 拱墅微融圈 徐晗翎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