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桐庐,品味乡村美学
初冬时节,浙江省桐庐县梅蓉村,村口一条长500米的水杉大道迎来最美的时节——水杉树色彩斑斓,村民往来其间,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水杉大道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村民舒红玲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梅蓉人艰苦奋斗,将荒滩变成了绿洲,吸引了中外友人访问梅蓉。为此村里种下1000多棵水杉苗,成为入村口的标志性景观。现在,艺术家们又在梅蓉创作了许多新的艺术作品。
在梅蓉村一隅,一个高约4米的艺术作品《耒耕田肥》吸引了游客驻足欣赏。这个以各种旧农具集合而成的艺术作品,50%的农具都由梅蓉村村民提供。
“这个桶是我家的”“这个犁是我家出的”……看到家里的老物件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村民们又感动又骄傲。
选准艺术乡建赛道,梅蓉村连续举办两届山水艺术季,由全国十大美院团队创作的20件公共艺术作品永久落地梅蓉村,与当地田园风光融为一体。
艺术稻田、富春绿道、乡村会客厅……乡村与当代艺术的结合,让梅蓉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梅蓉村实施村民家门口就业计划,村民也从艺术乡建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流转土地获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合办民宿享分红、入股项目得股金,村民们实现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村集体收储了60多亩、1万多平方米的老厂房,以及10多幢明清古建筑,为艺术乡村打造、产业兴旺预留了空间。”梅蓉村党委书记吴方云介绍,村里还开展沉浸式艺术演绎、古宅戏剧场等多形式艺术活动,启动“艺术家驻村计划”,让艺术在这里“自然生长”。
如果把梅蓉村的乡村风貌比喻为融合现代艺术的“油画”,那么桐庐县深澳村则像是一幅清丽生动的“江南水墨画”。
黛瓦白墙、青石小路……深澳村拥有200多栋保护相对完好的古建筑,近年来这里因为来了“新村民”,千年古村焕发出“年轻态”。
调香师涑南在这里开设了木龙香坊,每日在古村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寻找灵感,原料大多就地取材,用香气留住乡愁。
古建筑变成了制香坊、手作店、咖啡馆,康养、民宿、瑜伽等业态次第入驻,逐渐“盘活”了这个原本清冷的古村。
今年5月,中国美术学院教师董莳成了深澳村的文化特派员。深度调研后,董莳和团队探索通过“共创设计”的方式,与村民一起对深澳村公共生活空间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推动实现新型可持续人文乡村社区建设。
这些从天南海北汇聚于此的“新村民”身份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乡村情结”和创新思维。他们用沉淀的匠心、精美的匠品激活了深澳村文创、文旅产业的“一池春水”。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深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余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28万人次。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享受一份宁静,村民在与游客、农创客的互动共生中,体会到坚守绿水青山和文脉传承的价值。
“桐庐处处是新诗……”南宋诗人陆游对桐庐的山水情有独钟,如今,桐庐县多个村庄构建的乡村美学,成为桐庐不断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新华社杭州1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