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新”网红
近期,短视频平台上“传统手艺”主题内容备受追捧。在杭州,就有这样一批技艺传承者,他们依靠短视频,带火传统工艺。
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阳纸伞传承人闻士善老师的账号“闻叔的伞”在抖音已有64.7万粉丝,获赞1100多万。来自杭州的严美娟,是中国盘纸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她注册“东方盘纸”抖音账号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民间手工艺。如今,她不仅获得了众多年轻粉丝的支持,还找到了许多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同行者。
图源:富阳日报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老手艺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成为新“网红”。我们不禁要问,“老”手艺为何变成“新”网红?老手艺未来创新突破之路在哪?
老手艺的圈粉之路
在社交平台上,老手艺人的社交账号往往受到年轻群体的广泛关注,而根据抖音电商的数据,购买非遗好物的消费者主要群体是“90后”和“00后”。那么,这届年轻人为什么被这些老手艺圈粉?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目前,年轻一代不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而是更加珍视传统文化。老手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情感,是年轻人寻找文化根源和情感归属的载体。
对个性定制的追求。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他们选择的产品来彰显个人的生活态度。他们渴望将传统手工艺以一种年轻化、现代化的方式重新诠释,这样的创新不仅拉近了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还让每一件手工艺品都蕴含了独特的情感和生命力。
余杭纸伞 图源:央视三农
目前,许多传统手工艺品为了迎合年轻市场,会在设计中加入年轻人喜爱的元素,推出新产品。如在蒲扇设计中加入靛青、蓝染、织锦等元素,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也让老手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对艺术审美的欣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念日益多元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时尚潮流,而是渴望找到能够表达自己独特审美的方式。老手艺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了年轻人对个性与美感的双重追求。
老手艺的网红之路
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现。在人人手握“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只要内容够“格”,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社交平台的传播力量。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老手艺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更多老手艺人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分享,不仅满足了自我表达的需求,也让老手艺迅速吸引公众的注意。
据《2024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在抖音上传承和传播非遗的“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老手艺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如何抓住机遇传承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老手艺的传承人和传播者面临的新课题。
传统现代的巧妙结合。老手艺人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造出既蕴含古典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产品,这样的作品让年轻人得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和谐共存,进而点燃他们探索未知领域,追求创新的热情。
王星记《千里古运》扇
图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
讲述故事的情感共鸣。手艺人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工艺的热爱倾注于每一件作品之中,使得观赏者在欣赏手工艺品的美学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作品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和情感。这种情感的传递,让老手艺不再是冰冷的技艺,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载体。
老手艺的发展之路
老手艺在现代社会中依旧面临着多重困境,市场需求减少、技术传承困难、创新意识不足、产业结构变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老手艺?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三点。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老手艺的保护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传承基地、开展教育培训等措施,帮助老手艺人解决生产和销售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为守护珍贵的老手艺,杭州市总工会在杭州市推广临安“天目寻匠”项目,以此为载体,开启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之旅,不仅让老手艺“被看见”,更让它们在共富的道路上焕发新生。
图源:临安工会微信公众号
创新传承。老手艺人可以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如采用新材料、结合现代设计元素等,使产品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在保持传统技艺精髓的同时,不断探索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使老手艺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教育培训。在学校和社区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邀请老手艺人进行教学,这是传承和保护老手艺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新一代的手工艺爱好者,还可以为手工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浙江省拱墅区社区学院的“行走的工匠”项目,覆盖了40多种非遗技艺和工匠技能,创设了9个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并吸纳了50余位非遗技艺传承人。
图源:拱墅教育
年华易老,但技艺永存。随着“老”手艺成为“新”网红,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老手艺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尊重。我们期待这些珍贵的老手艺得以传承,继续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关于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是继开展世界文化与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方面推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规定,创意城市网络共分为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七大门类,2025年将增加建筑门类,扩展至八大门类。
杭州于2008年启动“申都”工作,2012年4月1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