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推进“三大攻坚”提升“含科量”
2月6日,萧山区高质量发展暨深化“三大攻坚”推进大会召开,全面吹响“起步就要冲刺、开局就要决战”的嘹亮号角。
会议提出,萧山要牢固树立“大抓招商、大干项目、大兴企业”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助企服务“三大攻坚”,坚决扛起大区担当,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范例。
去年,萧山区GDP突破2400亿元,增长4.9%,成为全省首个、全市唯一投资、消费、出口“三个千亿强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在萧山区主要负责人看来,萧山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与找到合适的战术打法有关。去年,萧山找准科创引领、智造变革、人才驱动、青年聚力“四大关键”战略性方向,深入推进“三大攻坚”,紧紧围绕项目和企业,在高位推动、精细管理、闭环落实中,实实在在解决了一大批堵点卡点问题。
今年,“三大攻坚”依然是萧山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将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持续深化“三大攻坚”领导小组之间的协同联动,推进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招商引资方面,将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百亿元以上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取得更大突破;项目推进方面,加快科百特、世纪潮启等未开工项目一季度开工,浙大二院、国博二期等10个续建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率50%以上;助企服务方面,大会前一天,萧山率先出台新一轮“1+6+N”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包含政策条款50条、资金总量超50亿元,总体上含金量更足、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
会上,萧山区主要负责人提到了一个词:“含科量”。近年来,萧山“含科量”不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3.21%跃升至3.9%。“一镇七星”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纷至沓来,落地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130余个,撬动研发投入超15亿元。
比如,由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联合镜识科技、凯尔达研发的四足机器人“黑豹2.0”日前正式发布,它的跑速可达10米/秒,是目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机器狗。
接下来,萧山将聚焦“科创、改革”两大动力,拼出新动能。科创引领方面,将以教科人一体化改革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年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以上;改革赋能方面,将积极承接落实省市改革试点任务,立足萧山实际,以18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突破,打造更多首创性、标杆性、集成性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