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街区探索数字文旅产业玩转“沉浸+”
元宵节一早,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的0101PARK广场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争相一睹“赛博朋克”的机器人闹元宵。“一次转身就完成一次变脸,看机器人川剧变脸很新鲜,大开眼界。”现场一位市民努力往人群中挤,掏出手机在人群缝隙中拍摄视频。
据该街区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在元宵节当日配合街区主题活动共有五场巡游表演,仅上午半天客流量就突破2万人次,迎来文旅新年开门红。
出圈的“赛博元宵”如同一个风向标,数字技术与传统民俗的碰撞也别有风味。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旅产业的大背景下,西湖区正不断探索数字文旅产业,让其成为拼经济的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正是西湖区冲刺“文创高地”的“两镇六街区”之一,近年来围绕“数字内核+潮流IP+沉浸互动”的理念,提升消费烟火气,融合商圈数字味,打造创新科技感。
“‘沉浸式’是关键词,它所衍生的消费场景很可能发展成文旅产业的下一个风口。”该街区主要负责人刘静说,三年多来,文三街区产业定位愈发清晰,通过VR、AR、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已形成一批沉浸式消费场景,为全区后续拓展数字文旅产业储备了经验。
运用“沉浸式空间”带动文旅消费增长,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已驾轻就熟。去年,《黑神话:悟空》主题展、“‘玩’美的一天”主题游戏空间、“文三蟠桃会”国风嘉年华等依次出圈,吸引大量年轻人打卡。“过去一年中,街区共落地沉浸式主题活动近50场,时间跨度近180天,活动时日均客流在1万人次以上。”刘静提到,包括“赛博元宵”在内,街区能持续上新潮流业态与项目主要依赖于扎实的“数字底座”,“今年的目标,希望通过主题嘉年华、舞蹈快闪等方式,把沉浸式舞台从室内搬到室外,让更多市民群众在游览中能‘触发’演绎,获取更强的互动感和情绪价值。”
今年西湖区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把文创作为特色产业,而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也早在这条道路上扛起“先锋”的角色,做了不少尝试,推出数实融合新玩法、新项目,如把文化产业和沉浸式业态相融合——去年,西湖区和敦煌两地达成战略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在街区落地了“西湖遇见敦煌”文化综合体,让西湖区的故事传得更远。今年春节期间,该综合体又推出“敦煌主题”的VR大戏,让体验者实现多种感官交互,也为文化出圈解锁更多打开方式。
“不只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去年全区召开两场文创大会后,全区的文化产业生态开始迸发出勃勃生机,一系列成果相继亮相。”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说,背后的信号很明确,西湖区要以“两镇六街区”为载体,整合人才、产业、艺术、科技、高校等各方资源,走出一条具有西湖特色的文创路径。
从艺创小镇、留下古街到天目里国际街区、转塘艺术街区等地,“两镇六街区”各美其美,串珠成链,已集结了一大批数字、文旅、艺术相关产业链企业,共同探索文旅发展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