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童子:老故事 “讲”出大市场
杭州是中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匠心独运的手工艺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本期让我们走进“问童子”,看它如何把老故事 “讲”出大市场。
几款不同配色的“中华地头蛇”挂偶,竟然成了这个春节的“硬通货”。
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对天猫平台今年1月销售数据的追踪显示,销售均价增幅第一的玩具品类为毛绒布艺,同比增长达58.6%。其中,200元—400元价格区间的产品销售额增长贡献率最高,最畅销的单品是杭企杭州问童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问童子”)的“中华地头蛇”挂偶,成交均价为278元。
“我们在年前发售的蛇年生肖‘中华地头蛇’系列、‘财神’系列部分产品已经断货,现在,各地的工厂在不断赶工中。”问童子创始人沈泽透露。
问童子在春节期间的销售火爆不是偶然。官方数据显示,问童子在2024年天猫双十一活动期间销售额大幅增长,店铺累计GMV(商品交易总额)排名位列潮流毛绒店铺销售榜第三,仅次于JELLYCAT(吉利猫)和DISNEY(迪士尼)。
问童子能够与全球知名品牌JELLYCAT(吉利猫)、DISNEY(迪士尼)分庭抗礼的秘诀何在?
秘诀1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走进问童子总部展厅,答案扑面而来。
这里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问童子品牌旗下的IP具有极高辨识度——奋斗家族、西游记系列爆款龙头老大、奔波儿灞等在展厅依次排列,大型艺术装置布艺玩偶“万物”“篆愁君”“渔者”吸人眼球。
这些“小文创”的背后,都有着中华文化的强大支撑,依托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进行提取、转化和再创造,并与现代审美、实用功能相结合,属于“老故事”再战“新赛道”。
“这款艺术玩偶叫‘渔者’,没有选择凤凰、丹顶鹤等大众熟知的‘国鸟’,而是以鸬鹚为IP原型,创意出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问童子品牌总监四两介绍,在问童子的产品体系里,每一个IP就是一个中国典故,用新的方式包装老故事,进行二次创作,有趣但又不失合理性。
“创新”和“颠覆”正是IP爆款频出的原因,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新挖掘并赋予文化新的注解和内涵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这让产品的研发时间大大拉长。沈泽介绍,生肖系列“龙头老大”的研发时间将近一年,“中华地头蛇”也是提前半年启动设计研发。不过,市场给予这份用心的回报也是可观的——单价近200元的小玩偶已成为月销过万件的大爆品,“过几个月,团队还要开始思考如何将丙午马年的玩偶做成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爆品。”
有别于大多数企业从设计、研发再到制造、销售的传统流程,问童子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要求所有部门参与共创,也鼓励潮玩用户进行共创。
“比如祥瑞系列,我们就是洞察到消费者对于随身携带美好祝福的需求,大家通过‘头脑风暴’,你一言我一语构想出载体、呈现方式,再去追溯经典来演绎。”沈泽说,问童子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群年轻人本身就是企业保持创新的关键,他们能第一时间关注到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和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为消费者的生活塑造更多情感场景。
秘诀2
大胆突破“玩偶”界限
2025年,于问童子而言是特别的一年,因为它15岁了!
成立15年足以让一家企业从初创期进入成熟期,问童子之所以能够越走越稳,秘诀就在于不断突破“玩偶”界限,多次调整发展战略。
去年8月,问童子上新了“瓷器·盆景”系列,问童子通过毛绒布艺材质对中国传统瓷器与盆景进行全新演绎,这也是品牌对传统艺术融入当代空间美学的一次突破尝试。
上新的同时,问童子品牌展落地杭州龙井寺,为期10天的品牌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粉丝”前来打卡,仅小红书App真实分享笔记就超过1000篇,限量版龙井瓶一发售就被抢购一空。
问童子还将目光投向更大的市场机会。2024年,杭州(法国)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中心在巴黎正式揭牌,首场活动“幸会龙”杭州传统工艺创新展法国站,汇聚了10余个中国手工艺创新品牌,问童子就在其中。展会现场,不管是眉毛上扬、撸起袖子的“奋斗兔”,还是刚上新不久的盆景系列都受到展商和客商的关注。
“这为我们打开了杭州文创、中国文创‘走出去’的新窗口,未来不排除问童子出海的可能性。”沈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的使命就是通过联名、跨界等创作形式,让一些美好的历史文化焕发新生,跟随时代前行,我也很希望问童子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魅力。”
“15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问童子再往前迈几步。”今年,问童子的目标是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销量翻番。除了产品力,沈泽计划今年要在营销策略、渠道拓展上有所突破。2025年,在夯实淘宝、抖音等线上渠道的同时,问童子的原创IP玩偶有望通过更多的展览、快闪等线下渠道和消费者见面。
关于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是继开展世界文化与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方面推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规定,创意城市网络共分为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七大门类,2025年将增加建筑门类,扩展至八大门类。
杭州于2008年启动“申都”工作,2012年4月1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